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關於 KudoZ 運作的談論(Let's Talk about the KudoZ Matters )
Thread poster: Wenjer Leuschel (X)
Jianming Sun
Jianming Su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完全正确 May 29, 2005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什么要在争吵上浪费时间呢?学海无涯,每个人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尊重,这个人性也是共通的。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貼文者再申及其他人意見 May 29, 2005

謙虛

為了替新進/無經驗/不常使用 KudoZ 的提問者營造基本上為開放、大方、友善的氛圍,這是我當初貼文的用意。

(在 Kudoz 版規最底下也以另一種形式敘述這個原則:... create positive and friendly atmosphere in the community.)

我無法忘懷那樣的不適感,因為參與者之中有些人抱怨,為什麼老是有些人那麼幼稚,提出問題卻不交代上下文,他們認為�
... See more
謙虛

為了替新進/無經驗/不常使用 KudoZ 的提問者營造基本上為開放、大方、友善的氛圍,這是我當初貼文的用意。

(在 Kudoz 版規最底下也以另一種形式敘述這個原則:... create positive and friendly atmosphere in the community.)

我無法忘懷那樣的不適感,因為參與者之中有些人抱怨,為什麼老是有些人那麼幼稚,提出問題卻不交代上下文,他們認為這樣提出的問題根本不值得回答,他們抱怨只因此信箱 – 老天不平呀 – 常常被灌爆,這個行業的整體形象也因此被這些蠢蛋糟蹋了。

我覺得,謙虛一點對大家都很有好處。我們都曾經是生手,也都曾經在 ProZ.com 提出過第一個問題,也都曾經由於 (事後!) 發現正確的答案「原來那麼簡單」而感到不好意思。真正的高手應該也有能力 (也就是說:也能友善地) 應對那些簡單的或尚未說明上下文的問題。真正的高手應該有時也能寬容大度面對那樣的情況。真正的高手不會老是抱怨別人,而會先好好修練自己的功夫。

謹此問候
Johanna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Johanna,我們之間大多數的人都少了點兒謙虛,只是誰能大方承認呢?
Michael


ProZ

Johann Timm, PhD wrote:

我覺得,謙虛一點對大家都很有好處。我們都曾經是生手,也都曾經在 ProZ.com 提出過第一個問題,也都曾經由於 (事後!) 發現正確的答案「原來那麼簡單」而感到不好意思。真正的高手應該也有能力 (也就是說:也能友善地) 應對那些簡單的或尚未說明上下文的問題。真正的高手應該有時也能寬容大度面對那樣的情況。真正的高手不會老是抱怨別人,而會先好好修練自己的功夫。


我也這麼覺得呢 – 而且我們都是高手,不是嗎?
Derek


尊重是雙方面的事情

Hallo Johanna,

你第一篇貼文所表達的用意和呼籲清楚明白,來得也是時候。你的提醒頗有道理,謝謝你。

不過,我也覺得提問的時候也應該表現出謙虛和禮貌的態度。提問者再怎麼忙/累,至少應該說一聲「請」、「麻煩了」和「謝謝」。只把詢問的字詞貼出來,後頭什麼上下文也不解釋,只畫上一條槓,就這樣 - 要是那樣的提問法成了規矩,那麼我會像 Aniello 那樣,覺得提問者簡直把我們當成詞典了。那樣的提問法對我而言,就像以尖銳的態度回問要求上下文一樣,也是一種缺乏尊重的表現。

如果有人寫出他沒有時間雇狗去叼,又問有人可否代勞 – 我們這兒還有那麼些友善的靈魂願意幫忙,說來挺不錯的。可是就那樣理所當然地提出問題不加說明,簡直就是要求別人提供答案,那也恰恰不是謙虛的表現。在這頂上,我覺得如果提醒那些也許使用不太恰當的口氣提出批評的人要謙虛,那也不會是正確的做法。

謹此致意
Klaus

[Edited at 2005-05-29 07:44]
Collapse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觀察人的性情 May 29, 2005

Jianming wrote: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什么要在争吵上浪费时间呢?学海无涯,每个人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尊重,这个人性也是共通的。


你也觀察到德文論壇上當事人答辯時提到的另一欄討論。在那欄裡有更精采的意見,可惜討論貼文太多,又很不好翻譯,我的工作也得照顧,無法譯出分享。(你問到的兩個片段我只草譯而已,那裡頭其實表達了一些文化上的特性,或可稱為德語文化的一般價值取向趨勢,這種東西也有人稱為民族性,不太容易把那樣的細節翻譯出來。語言所表達的往往不僅只理性的內涵,也包括感性的內涵;用字遣詞裡會透露出理性的述說和感性的情緒,這是在做文化翻譯工作時不能不細察的地方。)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覺得不受尊重,當然會火大。不過,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火大的原因往往並非感到不受尊重,有時那只是拿出來發洩某種負面情緒的冠冕堂皇理由,只要長期觀察每個人的行為表現就可以明白這一點:那些現象其實是個性 (個人修持) 使然。這是我說 "什麼樣人會說出什麼樣話" 的原因。與人互動是否得體,需要不斷在互動中發現自己和別人的立場、行為動機及其行為合理性,不斷調整自己與人互動的關係,並修正待人的態度。這就是社會化過程中特別重要的個人修持。

有些衝突是難免的,甚至不打不相識。那位當事人的個性我已觀察許久,從我開始在德文 KudoZ 出沒時開始。他原本對我的態度也頗具攻擊性,後來交手幾次後,他稍稍改善了態度,甚至在我一陣子沒上德文 KudoZ 後,他竟然來信問我怎麼不再出現了。

人也是一般的生物,本能的一些機制會被受到的文化教養調教出不同的性情,只要基本上是心地乾淨的人都會是好相處的。翻譯人的結盟需要做這種觀察,謹慎選擇結盟對象,對翻譯功夫和事業都會有幫助。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為什麼答或不答 KudoZ 問題 May 29, 2005

在德文論壇上的 "為什麼答或不答 KudoZ 問題" 討論串上,Dr. Johanna Timm 貼了以下的看法:


四種解說

嘲諷式解說
天天吃一顆 KudoZ 小丸子,好讓我得到每日的自誇劑量。我可以告訴自己,我比別的翻譯同仁都要迅速敏捷、經驗老到、博學多聞、思想深沉、風趣幽默、富有創意,還比別的翻譯同仁都要棒。

反諷式解說
我的孩子們 (老
... See more
在德文論壇上的 "為什麼答或不答 KudoZ 問題" 討論串上,Dr. Johanna Timm 貼了以下的看法:


四種解說

嘲諷式解說
天天吃一顆 KudoZ 小丸子,好讓我得到每日的自誇劑量。我可以告訴自己,我比別的翻譯同仁都要迅速敏捷、經驗老到、博學多聞、思想深沉、風趣幽默、富有創意,還比別的翻譯同仁都要棒。

反諷式解說
我的孩子們 (老公/老婆、公公(岳父)/婆婆(岳母)、老闆) 煩死人了,所以我逃到 KudoZ 世界來。在這裡我至少可以獲得 Brownies,而且還吃不胖呢。

憂鬱式解說
沒有人了解我。救命!這整句說的是什麼東西,我不懂。我的詞典也不了解我。雇狗叼出一堆,還要花費長長的時間讀,實在有傷眼睛。為了解救我的宿命,還是再上 KudoZ 一下…。

樂觀式解說
太棒了,一組字詞/一個句子/一段引述,可以找到這麼多不同的解釋!!跟同仁吵架,還可以這麼文明!!我今天又學到了好多、好多!還有呢,這位版主真是睿智,乾淨俐落又解決了一次給錯分數的爭吵!!我當然還會再來這個地方!!!

Collapse


 
chance (X)
chance (X)
French to Chinese
+ ...
Johanna Timm 好不幽默! May 29, 2005

感谢Wenjer专门花时间把它译出来让大家欣赏:)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看人家討論的風度與尋求解決爭執的方式 May 31, 2005

chance wrote:

感谢 Wenjer 专门花时间把它译出来让大家欣赏:)


感謝中文翻譯人中有些同仁為我代勞翻譯,所以我有些空閒做這類的興趣翻譯。我看那些德文翻譯人的討論方式,覺得實在很文明,幾乎各個都保持了風度,所以我打算繼續翻譯他們這兩串討論的內容,分享給中文翻譯同仁。以下先貼出已翻譯的後續討論:

無題

Johanna,你這些話我完全同意。

致意
MOS_Trans


自我膨脹

Hallo Johanna,謝謝你的貼文。

此外,我覺得有些同仁把「Asker-Answerer」這一欄理解成「請求者-統治者」;),白話說:「有人有求於我,我可以給他或偏偏不給他,不過怎麼說我都佔了優勢地位,因為對方就是有求於人」。因此,如果提問人表現得「太蠢」或「太拙」的話,有些人就以為他們可以用刻薄、訓人等等的口氣來找碴。

被遺忘了的是,提問人並沒有「親自」向「我」提問,而只是在網路的天空放出問題而已,根本沒有人是「親自」被問到的,因此:沒有人親自要我們回答問題 (「有些人可能對此會感到不適。」)。

這一點也許每個人都應該偶而想一想。

我這麼寫並非要冒犯誰,也不具體針對某人,我的想法不過是來自於自己和別人的觀察—在另外的討論串裡已經有人提出「自我膨脹」討論過了。;)

少數一些人 (應是例外) 的做法讓我覺得不好的地方是,他們在別人提供的答案底下貼上「不支持」或「反對」意見,以此打魚雷爆破那個答案,好讓最笨的人也看得出來,所有的答案之中誰的才是正確的答案。

Aleksandra


謙虛 - 加上一點幽默

還有,再加一點幽默,好嗎?

Chademu


「如何」在 KudoZ「正確地」提出問題?

要是來一段「如何」式的文字「正確在 KudoZ 提問的方式」或諸如此類的文字,何如?那段文字裡可以總括一下,提問時「應該」和「為什麼」要注意的事項, 採用這樣的提問方式會給提問者帶來怎樣的好處 (例如,那些在此處和別處敘述過他們「挑題」回答的同仁會提供更多或品質更佳的答案。),關於「上下文」要注意「舉實例」等等。簡而言之,就是從下而上綿密思考…。然後把這段文字附在輸入問題按鍵旁的一個連結上…。

我覺得,這樣的文字對新來乍到的同仁似乎會有點幫助,因為他們對於我們這裡的「規矩」還不了解 (我想,這裡被具體提出的案例應屬這類的錯誤),而且另一方面在出現「教人搔頭」的情況下,也可給此地的老手們當做「備查」的「原則」。

除此而外,這樣的一段文字「總括」了「良好的 KudoZ 提問方式」到底應該如何。抱怨別人倒挺容易的 (我也不例外,也常抱怨那些不附上下文的問題「教我厭煩」,也常不回答那類被提出的問題),可是如果沒有通行的共識,我們根本沒有理由抱怨,所以要從頭說清楚、講明白,「好的」提問方式是怎樣的在 KudoZ 提問的方式,以及提問時「上下文」要注意些什麼事等等 (例如,遇上有名的「沒有更進一步的上下文」情況下要怎麼辦。)。

如果大家認為這個建議有意義,我倒可以或嚐試撰寫這麼一段文字 (可只能用德文,也許要找到有人願意翻譯成英文)。

又及:我查了一下。關於這個議題,還沒有「如何」的解說文字…。


建議好極了

我覺得建議好極了,langnet。你願意做的話,或許針對「良好的 KudoZ 回答方式」應該如何,也可以探討一下。

敬祝平安
Kim


Oha....

當然願意做啦,只是我會先建議在論壇上「集思廣益」一番,即使只為了「完整性」的緣故。對我或你或 X 或 Y 是「良好的答案」,不一定對對 Z 也是…。這在「提問」的議題上也是同樣的情況,因此我提出的「如何」的文字務必要徵詢各方意見。如前所述,我還要等一等各方的反應,因為我絕對不願意造成像義大利人說的「發明了溫水」那樣的印象

致意
Claudia (不幸老忘了署名,這在我的 SC 團隊裡已經是「惡名昭彰」了。)

又及:或許再來一些版面的版主也可以針對我的建議提出他們的看法?


建議得好

Hallo Claudia,

我真的非常高興得到這麼一個具有建設性的建議!我貼文出來原本要達到的,就是讓「我的」 SC 團隊氣氛改善,能友善一些、溫馨一些,原本也就是要強調「勇於改變」,而非像我在某些「為什麼回答 KudoZ 問題?又為什麼不回答?」議題上的貼文裡看到的「我感到洩氣,所以我不再參與了」。在那個議題的討論串裡,「回答者」的思慮都明白表示了,但在我這一串討論裡,我要的達到的是,為那些「提問者」表示化干戈為玉帛的意願。

設一段「如何」的文字解說是個棒透了的好主意!在 KudoZ 規則裡,我們已經有了良好的架構,而舉出實例所造成的影響會更加長遠。比方說,可以舉出一個良好的提問方式如下:
所問的概念//整個上下文//更進的上下文和語句的關連//詢問的組別//
良好的回答方式則是:概念//解說//來源說明

還有,當然不必總是這麼一本正經 (hmm... 這個說法是怎來的呢?),在這點上我完全同意 Chademu 的看法。那些實例大可以用風趣的方式表達 (嘿,Klaus,有點兒靈感了嗎?)。這麼一來,大家也許就明白這一切所為為何了?

謹此致意
Johanna


棒透了的討論!

你們達到的結論太好了!棒透了的討論!
我得告訴中文翻譯同仁這些,他們一定也會高興知道你們討論的結果和接下來會有的動作。


噢,好耶,建構主義!

Johanna Timm, PhD 寫道:
我貼文出來原本要達到的,就是讓「我的」 SC 團隊氣氛改善,能友善一些、溫馨一些,原本也就是要強調「勇於改變」,而非像我在某些「為什麼回答 KudoZ 問題?又為什麼不回答?」議題上的貼文裡看到的「我感到洩氣,所以我不再參與了」


也因此我考慮了很久,是否應該再貼一文,修正一下我的負面貼文。

要撰寫一段「如何提供上下文及/或提出問題」的文字,我很願意參與,也很願意參與撰寫「如何回答問題」。撰寫關於如何使用 Windows 內建的鍵盤配置,也可以由我來做。

那些實例大可以用風趣的方式表達 (嘿,Klaus,有點兒靈感了嗎?)。這麼一來,大家也許就明白這一切所為為何了?


那當然的囉

致意
Klaus

[Edited at 2005-05-31 16:28]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關於「如何在 KudoZ 正確提問」 Jun 7, 2005

前述那些德文翻譯人討論的結果已經非常具體了,而且也受到各個版面主持人的贊同,甚至工作也分派給願意參與撰寫「如何在 KudoZ 正確提問」的翻譯人。

這種具體而不夾纏的討論方式和風度,以及建設性解決問題的實際行動,真令人贊賞。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華文翻譯同仁們,加油囉!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關於「為什麼答或不答 KudoZ 上的問題?」 Jun 8, 2005

德文翻譯人最近討論了「為什麼答或不答 KudoZ 上的問題?」這樣一個議題,我只摘取最後的一些貼文,工餘翻譯成中文如下,以為各位翻譯同仁辨識翻譯人的性情和參考。


Marinus Vesseur: 很快將有每日 KudoZ 提問最高限額了
chademu 寫道:
我對那並不會惱火,我會惱火的是對那些在一個小時內提 30 個問題的人。

那個情況會很快改變的。
有趣的是,我昨天在英文論壇讀到的一串 http://www.proz.com/topic/32784 裡說:很快將有每日在 24 小時內可以提出 KudoZ 問題的最高額度,也就是按照非會員、不付費會員或白金會員配給 1、5 或 15 的提問比例。這在我看來是個好辦法。

Wenjer Leuschel: 我也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
Marinus Vesseur 寫道:
有趣的是,我昨天在英文論壇讀到的一串 http://www.proz.com/topic/32784 裡說:很快將有每日在 24 小時內可以提出 KudoZ 問題的最高額度,也就是按照非會員、不付費會員或白金會員配給 1、5 或 15 的提問比例。這在我看來,是個好辦法。

限制每天提出 KudoZ 問題的額度,而且是根據會員等級加以限制,在我看來是合理的。天下畢竟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免費的啤酒,不是嗎?

Steffen Pollex: 又唱老掉牙的歌曲 – 還要談多少次呢?
Wenjer Leuschel 寫道:
限制每天提出 KudoZ 問題的額度,而且是根據會員等級加以限制,在我看來是合理的。天下畢竟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免費的啤酒,不是嗎?

這事在這兒已不知道前前後後討論過多少次了。
我認為這種限制完全是某些顯然吃飽沒事幹的「規範狂熱者」想出來的蠢主意。
那麼難懂嗎?我有時候兩三個月連個問題都沒提問 (沒有用掉我的限額),然後有一天我需要問 40 個問題,因為有個大案子緊急要處理完畢,沒有這種可能嗎?
為什麼說是「合理」?我先前整個月只回答別人的問題,卻受到懲罰,在我需要的時候不能提出 40 個,而只能提出 20 個問題呢?!
還有我有工具在不上線的幾個小時內,把問題收集起來,我卻不能上線時一次提出所有問題,只因為有人會不高興,那我要那樣的工具幹嘛?
一個小時內回答某一個人或是某十個人的 30 個問題,還不都他媽的一樣 (或者也可能不回答 – 又沒有人強迫你們!!!)。

Wenjer Leuschel: 對不住!
Steffen Pollex 寫道:
這事在這兒已不知道前前後後討論過多少次了。
……我有時候兩三個月連個問題都沒提問 (沒有用掉我的限額),然後有一天我需要問 40 個問題,因為有個大案子緊急要處理完畢,沒有這種可能嗎?
為什麼說是「合理」?我先前整個月只回答別人的問題,卻受到懲罰,在我需要的時候不能提出 40 個,而只能提出 20 個問題呢?!

對不起!很可能因為我相當晚近才到德文論壇,所以我以前沒有注意到這事情已經討論過多次。
你大可以認為某個規矩蠢。別人也一樣可以有他們自己的意見。從小檔裡的問過/答過的問題之比重看來,不就清楚了有哪些白喝啤酒的人。有那麼多工作,一天可以問上個 240 個問題,那倒也真不錯。你知道嗎?要的話,我輕鬆愉快也做得到!不過,要是我那樣做,肯定遭白眼。
平常用不過上限,那也挺好的。那麼,如果能把沒問的問題數保留下來,如何?更好是,回答問題數還可以加入保留中。這麼一來就沒有人受到不平了,不是嗎?
合不合理端看每個人各自對待別人的態度。

Marinus Vesseur: 一天問 40 個問題不誇張?
Steffen Pollex 寫道:
然後有一天我需要問 40 個問題,因為有個大案子緊急要處理完畢,沒有這種可能嗎?

哼,別膨風(譯按:吹牛)了吧,Steffen。你上次幾時一天之內提出 40 個問題的呢?不過說得也真的,比方說,有些同仁積攢問題,以為在往後的文本裡也許上上下下可以推敲出解答來。這麼說來,規定每星期的額度也許合理些。
在德文及荷蘭文的 KudoZ 問題上,也許不太可能有那種情況,但在英文方面可是一堆同仁抱怨有人濫用 Kudoz,所以如果有解決的辦法,我倒不反對。
來自 Zell 的問候!

Wenjer Leuschel: 事情要看兩面
Marinus Vesseur 寫道:
哼,別膨風了吧,Steffen。你上一回幾時一天之內提出 40 個問題的呢?不過說得也真的,比方說,有些同仁積攢問題,以為在往後的文本裡也許上上下下可以推敲出解答來。這麼說來,規定每星期的額度也許合理些。
在德文及荷蘭文的 KudoZ 問題上,也許不太可能有那種情況,但在英文方面可是一堆同仁抱怨有人濫用 Kudoz,所以如果有解決的辦法,我倒不反對。

每星期配額或是按照問過/答過的問題比重給予保留配額,倒可以是個好辦法。事情要看兩面。
Aniello Scognamiglio寫道:
結束前我還要說明一點:我已經屬於那種有選擇性 (題材、人物) 回答 Kudoz 問題的 Proz 同仁了。單單舉個例子來說,我在某個論壇上長期幫助一位 "吸血鬼" (盡量拿取、很少/什麼都不給予)。我向他詢問更進一步的上下文時,他連回應都不回。我問他為何不回應。這個問題他也沒有回答。從此也休想我會支援他了。許多人也同樣不再支援他。

我非常能理解 Aniello 為什麼會對 "吸血鬼" 火大。如果還又來一個人,用那種口氣對你說:“我認為這種限制完全是某些顯然吃飽沒事幹的「規範狂熱者」想出來的蠢主意。" 這下你還真的會失去回答任何 KudoZ 問題的興趣了。那也不符合這串討論的意義和目的吧?

Steffen Pollex: 這個討論…
…沒有什麼意義。不管你們要提出多少次來談。
永遠不可能達到各方接受或能夠接受的結果。
每個人自己決定要不要回答問題。這就對了。
為什麼總是有人要事事「下規範」、「定規矩」又「設限制」呢?
船到橋頭自然直。
再說,也不必每道題都讓電子郵件進來,然後再來抱怨信箱被那些不想答的問題灌爆了。畢竟還有個停止收件的功能可以使用。
我只看看正巧在主頁上顯示的十道題 – 有什麼可答的就答,否則就不答。這有什麼問題呢?
Wenjer Leuschel 寫道:
這下你還真的會失去回答任何 KudoZ 問題的興趣了。那也不符合這串討論的意義和目的吧?


Steffen Walter: Steffen,你這麼覺得嗎??
Steffen Pollex 寫道:
…沒有什麼意義。不管你們要提出多少次來談。

我覺得,在你使用「尖酸刻薄」而且真是對人不對事的言語闖進來之前,這個討論一直都很有建設性。
說到「規範狂熱者」:從來沒有一個社群 (在網路上的社群也一樣) 可以沒有運作的規則-這點你可應該明白才是。
Steffen

Steffen Pollex: 沒錯 – 我是這麼認為
因為這個討論如今已不知被重提了多少次,同樣也會不了了之。
某些人為了發洩自己的挫折感,一次又一次說,有些人只管問卻自己不做貢獻。除了再次埋怨原本自己可以了結或減輕的哀愁之外,結果 = 零。
這有什麼「建設性」可言?
Steffen Walter 寫道:
我覺得,在你使用「尖酸刻薄」而且真是對人不對事的言語闖進來之前,這個討論一直都很有建設性。

另外,只提醒大家:
討論的題目原本是「為什麼回答 KudoZ 問題?」,又一次我們到達的地方是「誰、在什麼時候、具有什麼條件、由誰准許提問多少個問題?」
那是這個討論的「意義」嗎?
在中學裡,這樣的論題法得到的記分是 6 (最低分、不及格),理由是「文不對題」。:-)

Klaus Herrmann: 結果 = 零?
也許 Steffen Pollex 應該文雅一點表達他的見解,不過他的重點是:「自己做決定」而非「大家訂規矩」。這我也不覺得有什麼破壞性。
儘管令人遺憾地,問答對話文化已沒落了,我覺得很可惜,這裡將要訂立明文規矩。又多了一個 (本來) 沒有必要的規則,多虧 Johanna 和 Claudia,我們已經開始動作,由「自己」(整個社群) 來規範這件事。其實,我覺得很可惜,必須要用「法令」來建立「理性」;對這樣的事情表示不滿,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找出不滿的意義,是為了注入更多的思想活力,以便改善情況。如果我只想要埋怨,那我會乾脆不來 ProZ.com 了。

Wenjer Leuschel: 埋有錯!
Klaus Herrmann 寫道:
也許 Steffen Pollex 應該文雅一點表達他的見解,不過他的重點是:「自己做決定」而非「大家訂規矩」。這我也不覺得有什麼破壞性。

埋有錯!如同我在別處寫的,人有百百種。
順道說一下,大家都是在互動之中學習相處的。但總會有人就是沒有相同的波長,跟那樣的人倒也真教人沒興趣相處。冷處理。不用什麼言語去跟他們囉嗦。不反應 (這是最客氣的做法)。這不是對待那種人的最佳政策嗎?

對我而言,要設規矩管理或要放任叢林法則,都真的無妨。不過,容許可/能用輕衊的口氣教訓別的同仁說「共同尋找協議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嗎?

Endre Both: 長年討論的結果:訂定上限
Steffen Pollex 寫道:
因為這個討論如今已不知被重提了多少次,同樣也會不了了之。

這個討論雖然談了許久,但是並非沒有結果:最遲到今年秋天將會引進測試性的最高限制;先讓大家習慣新辦法後,再評估經驗,總結這套辦法後,再視情況修正。
另外,只提醒大家:
討論的題目原本是「為什麼回答 KudoZ 問題?」,又一次我們到達的地方是「誰、在什麼時候、具有什麼條件、由誰准許提問多少個問題?」
那是這個討論的「意義」嗎?
在中學裡,這樣的論題法得到的記分是 6 (最低分、不及格),理由是「文不對題」。:-)

如 Klaus 所言,我很可以想到友善的表達法,不過還是謝謝你的提醒。另一方面,有些提問者 (被錯認為或真正的) 濫用 KudoZ 的情況,著實會讓許多同仁 (也包括我) 決定不再回答任何 KudoZ 問題了。
Endre

Steffen Pollex: 咱們來瞧瞧
Endre Both 寫道:
…最遲到今年秋天將會引進測試性的最高限制;先讓大家習慣新辦法後,再評估經驗,總結這套辦法後,再視情況修正。
Endre

可一天如果要「敲」上 4.000 或 4.500 個字,30 個問題未免太少了吧?那比 1% 還少呢。
那雖然是極端的情況,但也有可能發生。
採取限制提問的辦法,是否會有這樣的麻煩:得花更多的時間找理由說明為何有「這麼多問題」必須在網上提問,以便獲得「例外規則」的准許 (這肯定會發生-已經千百回證明了官僚作業製造出更多的官僚作業),如此無暇照料這個社群原本希望能互相幫助的目的了?
我認為這是「用方塊解析圓形」,到現在還是無解呢。
Steffen

Steffen Walter: 再問一次:你真的覺得嗎?
Steffen Pollex 寫道:
可一天如果要「敲」上 4.000 或 4.500 個字,30 個問題未免太少了吧?那比 1% 還少呢。

討論雖然稍稍偏離了開頭的問題,不過:
我認為一天 30 個問題非常之多。在提問之前,有許多專業術語的問題可由自己探索而找到解答,探索尋找解答花不了多少時間。另一方面,一天 4.500 個字未免也太貪心了吧 (你儘是接那種「特急案」的嗎?),TM 沒有積攢到相當程度,根本辦不到那樣的效果。
你描繪出來的那幅要向各方道歉又要說明請求的「可怕光景」,我也會感到不舒服,但是我們得先看看,是否在引用上限規則之後,到達怎麼的程度,我們能獲得所要的效果。總是會有贊成和反對的意見,有必要時還要做更細部的協調。
Steffen

那些德文翻譯人的討論至此戛然而止,因為 ProZ.com 在 KudoZ 管理政策上顯然已有定案,在這個討論上使用尖酸刻薄言語的那一位先生,大概也自知理虧,所以沒有繼續夾纏。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6:57
English to Chinese
+ ...
有些 Askers 明显地是在拿别人当工具使唤! Jun 8, 2005

感谢 Wenjer 花这么多时间翻译出来给大家看,确实很有意思!

对于是否设置提问次数的限制,我倒无所谓。但有些 Askers 明显地是在拿别人当工具使唤。有些很简单的问题自己查一下词典或稍微动一下脑筋马上就可以解决,为什么要拿到这里来问呢?依我看,对于那种简单的问题,花在翻词典上的时间也许比把问题用键盘敲到这里来的时间还要短,难道他们不觉得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吗?Some of the largest KudoZ question producers 往往一天要提出几十个问题,仅为同一个句子就要提出好几个问题。不知他们是否想过,别人会不会说“就这水平还当什么翻译”呢?


[Edited at 2005-06-11 02:30]


 
redred
redred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内有乾坤 Nov 19, 2005

KudoZ内考究多多,不仅仅限于智力游戏.

 
Angus Woo
Angus Woo
Local time: 05:57
Chinese to English
+ ...
呵呵 Nov 20, 2005

Yueyin Sun wrote:

感谢 Wenjer 花这么多时间翻译出来给大家看,确实很有意思!

对于是否设置提问次数的限制,我倒无所谓。但有些 Askers 明显地是在拿别人当工具使唤。有些很简单的问题自己查一下词典或稍微动一下脑筋马上就可以解决,为什么要拿到这里来问呢?依我看,对于那种简单的问题,花在翻词典上的时间也许比把问题用键盘敲到这里来的时间还要短,难道他们不觉得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吗?Some of the largest KudoZ question producers 往往一天要提出几十个问题,仅为同一个句子就要提出好几个问题。不知他们是否想过,别人会不会说“就这水平还当什么翻译”呢?


[Edited at 2005-06-11 02:30]

網絡上對於行為方式很難有防火牆,只能聽之任之,太過分了旁人說說而已,沒有什麼好辦法


 
Kevin Yang
Kevin Yang  Identity Verified
Local time: 14:57
Member (2003)
English to Chinese
+ ...
老孙,好久不见。 Nov 20, 2005

Yueyin Sun wrote:

对于是否设置提问次数的限制,我倒无所谓。但有些 Askers 明显地是在拿别人当工具使唤。有些很简单的问题自己查一下词典或稍微动一下脑筋马上就可以解决,为什么要拿到这里来问呢?依我看,对于那种简单的问题,花在翻词典上的时间也许比把问题用键盘敲到这里来的时间还要短,难道他们不觉得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吗?Some of the largest KudoZ question producers 往往一天要提出几十个问题,仅为同一个句子就要提出好几个问题。不知他们是否想过,别人会不会说“就这水平还当什么翻译”呢?


[Edited at 2005-06-11 02:30]


老孙,

好久不见。我还正想和你联系。看不到你的言论,好像缺了点儿什么。

Kevin


 
Yi-Hua Shih
Yi-Hua Shih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Kudoz 還真是好玩的遊戲,唉,會上癮吧? :D Dec 21, 2005

加入 ProZ.com 成為會員其實也三季了吧?不過直到十月上旬才開始試著參與 Kudoz 「遊戲」,這個月才開始比較積極的「玩耍」,當然有些問題我也是純好玩才回答,難免偶爾顯露「可愛的憨態」吧我猜。

今天第一次嘗試提問題,起先也是純為了測試它的發問功能,所
... See more
加入 ProZ.com 成為會員其實也三季了吧?不過直到十月上旬才開始試著參與 Kudoz 「遊戲」,這個月才開始比較積極的「玩耍」,當然有些問題我也是純好玩才回答,難免偶爾顯露「可愛的憨態」吧我猜。

今天第一次嘗試提問題,起先也是純為了測試它的發問功能,所以故意問了個純中文的問題,結果才發現的確有人問過純 Chinese category 的問題,只因為是很久以前問的(最近的一個 dated Sep/2005),所以我沒看過。

然後因為在 How to Earn BrowniZ 那個 List 上看到一個不認識、也查不到合理解釋的字「Kog」,問了人也不得其解,心想索性就再問一題吧!

我得承認我耐心尚欠,沒那麼仔細「先」去詳讀 FAQ(雖然後來證實 FAQ 裏也沒這個 Kog 的解釋),也沒多摸幾摸 Kudoz 的各種功能,就率爾直接發問。不過,Kog 這樣一個字寫在句首,又不特意寫成 KOG 讓人比較容易猜測它是個 acronym, 所以我是抱著詢問約定俗成語言之用法的必死決心提的問啦。

結果....當然有很 nice 的人很快提供答案為我解惑、那答案也真令自己啞然失笑為何竟然自己就沒這麼想到?!可是接下來脾氣不良的本人竟然在上頭跟人吵起來了。:P 我想我是被某些過於直接/寫得太簡略而顯得可能不太禮貌或不太客氣的用語給惹毛了吧。

雖然那短短的帶有火氣的對話很快就結束、也獲得澄清-甚至連 Wenjer 都打了個圓場去,非常感謝-很高興這個粗淺又不夠細心的問題不至於被打入擠碎機。不過對我來說,今天這場「首次在 Kudoz 提問」的經驗還真是十分特殊有趣而顯得珍貴。特敝帚自珍把那題的 link 留在這裏,做個紀念,hehe....

http://www.proz.com/kudoz/1211717



[Edited at 2005-12-21 21:58]
Collapse


 
Yi-Hua Shih
Yi-Hua Shih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Congratulations to my self : ) Dec 24, 2005

剛剛終於「痛下決心」送自己一個聖誕禮物,升級成 Platinum 了。這是我最近在論壇上發過言的一個討論串,就在此地首先欣賞到自己的「藍帶」,也就在此地祝自己兼恭賀大家夥兒:聖誕喜樂,新年如意,吧!



 
Wenjer Leuschel (X)
Wenjer Leuschel (X)  Identity Verified
Taiwan
Local time: 05:57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恭喜!恭喜! Dec 24, 2005

stone118 wrote:

剛剛終於「痛下決心」送自己一個聖誕禮物,升級成 Platinum 了。這是我最近在論壇上發過言的一個討論串,就在此地首先欣賞到自己的「藍帶」,也就在此地祝自己兼恭賀大家夥兒:聖誕喜樂,新年如意,吧!



恭喜你下了決心成為白金會員!並祝鴻圖大展!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關於 KudoZ 運作的談論(Let's Talk about the KudoZ Matters )






CafeTran Espresso
You've never met a CAT tool this clever!

Translate faster & easier, using a sophisticated CAT tool built by a translator / developer. Accept jobs from clients who use Trados, MemoQ, Wordfast & major CAT tools. Download and start using CafeTran Espresso -- for free

Buy now! »
Wordfast Pro
Translation Memory Software for Any Platform

Exclusive discount for ProZ.com users! Save over 13% when purchasing Wordfast Pro through ProZ.com. Wordfast is the world's #1 provider of platform-independent Translation Memory software. Consistently ranked the most user-friendly and highest value

Buy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