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 |
最近看了看中文版的Proz Thread poster: chrisleo
|
Xu Dongjun China Local time: 15:23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非常赞同
(请恕全文引用)
lbone wrote:
各人对用语如何译算合理的看法可能不一样。
你这篇不是我校的,如果是IT文档,如果我校,我也会把save改为保存,把setting译为设置。设定的译法更多出现在繁体中文中。在我手边的几十篇软件类简体中文标准资料中,刚找到约20000个setting,我能注意到的,99%+译为设置。我说99%是有依据的,我再统计了"设定"出现的次数, 出现了533次(其中约一半并非对应于set/setting,而是对英文进行某种意译后采用了设定这个词),"设置"出现了33114次。
除了setting,还有一个相近的词configuration。我以前并没有注意到它们的中文有多大区别,后来有一次,翻译公司返回的校对稿中,把setting统一译为设置,把configuration统一译为配置。我后来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果真如此,确实是setting一般译为设置,configuration一般译为配置。
Leo对ProZ的校对我看了,相当比例并不能认同。
这里的很多人应该都常去K版答题。我相信大部分同仁都注意到了,同一个问题,80%会出现2个以上的回答,其中大部分答题者的答案,我相信都是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如果是他们做翻译,估计就会这样译,但实际上呢?不仅答案数量众多,而且很多答案差别很大。
这都是译者的理解不同,甚至理解相差很大。这在这个行业比较正常。
[Edited at 2007-12-09 06:36]
[Edited at 2007-12-09 08:37] | | |
Zhoudan Local time: 15:23 English to Chinese + ...
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故意玩文字游戏,造成一句话有多种意思。一般的科技文章应该意思明确的。
wherestip wrote:
lbone wrote:
这都是译者的理解不同,甚至理解相差很大。这在这个行业比较正常。
我觉得翻译表达可有多种, 但理解应当大同小异 - provided there's sufficient context.
| | |
Xuchun China Local time: 15:23 English to Chinese + ...
lbone wrote:
你这篇不是我校的,如果是IT文档,如果我校,我也会把save改为保存,把setting译为设置。设定的译法更多出现在繁体中文中。在我手边的几十篇软件类简体中文标准资料中,刚找到约20000个setting,我能注意到的,99%+译为设置。我说99%是有依据的,我再统计了"设定"出现的次数, 出现了533次(其中约一半并非对应于set/setting,而是对英文进行某种意译后采用了设定这个词),"设置"出现了33114次。
如果是我校,我会是持过得去就行的态度。无论简体还是繁体,设定和设置的区别有多大?这两个词都不能通用吗?即使我都统一成了设定,有必要你又要另外统一成设置吗?这样改来改去对谁都没好处!是在浪费所有人的时间。这种词也要找个依据?
我再问,“保管说明书以供将来参考”,你有必要将里面的保管改成保存?为了统一?简直在开玩笑! | | |
lbone China Local time: 15:23 English to Chinese + ... 我只是想告诉你如果我校会如何 | Dec 9, 2007 |
Xuchun wrote:
如果是我校,我会是持过得去就行的态度。无论简体还是繁体,设定和设置的区别有多大?这两个词都不能通用吗?即使我都统一成了设定,有必要你又要另外统一成设置吗?这样改来改去对谁都没好处!是在浪费所有人的时间。这种词也要找个依据?
我再问,“保管说明书以供将来参考”,你有必要将里面的保管改成保存?为了统一?简直在开玩笑!
翻译之间不认同很正常。翻译和翻译公司之间不认同也很正常。我前一篇举的例子几个例子都在表达这个观点。
商业翻译的业务活动基本可以认为是商业活动。商业活动中各方之间的观念差异,相当比例并不是以谁说服谁终止的。谈得拢就继续,谈不拢就换一种方式继续。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并非没有一致的依据,我想在商业活动中,在市场中长久共赢是一个基本的依据。有商业头脑的人会在这个基础上寻求一个合理的终点。
[Edited at 2007-12-09 10:24] |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5:23 English to Chinese + ...
Xuchun wrote:
如果是我校,我会是持过得去就行的态度。无论简体还是繁体,设定和设置的区别有多大?这两个词都不能通用吗?即使我都统一成了设定,有必要你又要另外统一成设置吗?这样改来改去对谁都没好处!是在浪费所有人的时间。这种词也要找个依据?
我再问,“保管说明书以供将来参考”,你有必要将里面的保管改成保存?为了统一?简直在开玩笑!
统一的问题在官式的文章里是重要的。否则,我同样抱持“过得去就行的态度”,而且不管是繁体或简体中文。设定和设置其实一点差别都没有,但客户给我的若是给中国大陆的市场使用的文本,我绝对统一成“设置”,免得后头审校的人找我麻烦。至于最后要统一成“设定”或“设置”,我一点意见都没有。实话实说,我拿到我那份稿酬,得以付钱给帮我做稿子的翻译同仁,我什么意见都没有。
至于“保存”说明书或“保管”说明书,如果是给中国市场的话,我个人倾向于“保存”。如果是给台湾市场,我倒不在乎统一称“保管”。
我们这个行业有许多工序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但那种浪费不一定是毫无疑义的浪费,客户肯花那种钱,当然是有意义的。我当然也不客气收他们愿意花的钱。
[Edited at 2007-12-09 10:20]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5:23 English to Chinese + ... C'est comme ça | Dec 9, 2007 |
lbone wrote:
翻译之间不认同很正常。翻译和翻译公司之间不认同也很正常。我前一篇举的例子几个例子都在表达这个观点。
商业翻译的业务活动基本可以认为是商业活动。商业活动中各方之间的观念差异,相当比例并不是以谁说服谁终止的。谈得拢就继续,谈不拢就换一种方式继续。就是这么简单。
确实就这么回事。翻译界其实只管是否达到目的,而目的在参与者之间人人不同,所以可以商榷的地方很多,最终的定稿只看 who has the say;因此,很多东西根本不需要争论,定稿的人自然有他最后的决定。
[Edited at 2007-12-09 10:28] | | |
Xuchun China Local time: 15:23 English to Chinese + ...
呵呵,其实我举的以上几个例子,最终定稿的都是我。我说是在浪费每个人的时间没错吧?最终,客户还是来烦我这种不是问题的问题,我又要看一遍再回复!
台湾的繁体和大陆的简体,在我举的那几例中就非要亦步亦趋?我就不信放在两岸任何一方有谁看着会别扭。事实上我开始接触翻译时也译为“设置”和“保存”,但接触多了我喜欢用“设定”和“保管”,这... See more 呵呵,其实我举的以上几个例子,最终定稿的都是我。我说是在浪费每个人的时间没错吧?最终,客户还是来烦我这种不是问题的问题,我又要看一遍再回复!
台湾的繁体和大陆的简体,在我举的那几例中就非要亦步亦趋?我就不信放在两岸任何一方有谁看着会别扭。事实上我开始接触翻译时也译为“设置”和“保存”,但接触多了我喜欢用“设定”和“保管”,这完全是个人的preference,而且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都是很通的。进一步说,在这两个词汇上,有必要区分是译CS还是CT而选择用哪个词吗?什么东西都在同化,为什么你们在这种用词上顽固不化?!我想这里的同化应该只有好处吧?
我做过很多同时译为CS和CT两种版本的活,先是译成繁体,再转为简体再检查一遍。如网路和网络方面的有必要区别开来之外,我倾向于能同的就同,省些之后改为简体版时需要的检查工作量。
这说的这是个人的preference。比如,AC adaptor,可译为AC适配器、AC转接器、AC变压器、交流电源适配器.......
如果我选了其中一个(我的preference),你非要把它改为你prefer的一个,通篇加以改变,那不是脑子顽固是什么?! ▲ Collapse | | |
chance (X) French to Chinese + ...
Xuchun wrote:
呵呵,其实我举的以上几个例子,最终定稿的都是我。我说是在浪费每个人的时间没错吧?最终,客户还是来烦我这种不是问题的问题,我又要看一遍再回复!
台湾的繁体和大陆的简体,在我举的那几例中就非要亦步亦趋?我就不信放在两岸任何一方有谁看着会别扭。事实上我开始接触翻译时也译为“设置”和“保存”,但接触多了我喜欢用“设定”和“保管”,这完全是个人的preference,而且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都是很通的。进一步说,在这两个词汇上,有必要区分是译CS还是CT而选择用哪个词吗?什么东西都在同化,为什么你们在这种用词上顽固不化?!我想这里的同化应该只有好处吧?
我做过很多同时译为CS和CT两种版本的活,先是译成繁体,再转为简体再检查一遍。如网路和网络方面的有必要区别开来之外,我倾向于能同的就同,省些之后改为简体版时需要的检查工作量。
这说的这是个人的preference。比如,AC adaptor,可译为AC适配器、AC转接器、AC变压器、交流电源适配器.......
如果我选了其中一个(我的preference),你非要把它改为你prefer的一个,通篇加以改变,那不是脑子顽固是什么?!
| |
|
|
wherestip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2:23 Chinese to English + ... Consistent terminology | Dec 9, 2007 |
lbone wrote:
...确实是setting一般译为设置,configuration一般译为配置。
I agree it is good to have consistency, but only for identical usages.
For example, the sale of a large computer system usually involves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ystem. It would be appropriate to translate the term "configuration" into “配置". But if it wa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a microprocessor, it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to translate the term into “设置" or "调置".
That's why machine translation is not there yet
[Edited at 2007-12-09 17:33]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5:23 English to Chinese + ... 在台湾和在中国是有些差别的 | Dec 9, 2007 |
wherestip wrote:
lbone wrote:
...确实是setting一般译为设置,configuration一般译为配置。
I agree it is good to have consistency, but only for identical usages.
Setting 在台湾绝对是翻译成“设定”的,configuration 则翻译成“组态”或“配置”;在中国大陆 setting 则必定是“设置”,但最近开始有人也用“设定”,configuration 则从来没有看过“配置”以外的译法。
老实说,翻译者采取这样的译词,我都无妨,只要前后统一就行。甚至有时前后不统一也不会是大问题,因为有些词汇是互通的,只要不影响大体的理解,我常常是连改都不改的。如果客户有异议,那再来修改还来得及;没有异议就是过关了。 | | |
wherestip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2:23 Chinese to English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5:23 English to Chinese + ...
wherestip wrote:
Wenjer,
I think that just goes to show that it is unwise not to consider context.
For example, in microprocessor development, there are lots of situations where engineers need to do go in and do a configuration of certain registers. There's nothing physical being added. IMHO to use 配置 would be stretching it.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组态”这个词,因为那只说明了既有的软硬件配备如何形成系统而已。 | |
|
|
chance (X) French to Chinese + ...
毕竟还是可以让机翻软件编程包括进去的,所以应该说:That's why machine translation is not so far
实际处理中,我倾向文哲的做法,不必强求,以客户认可为准,实际上英语稿件我接触很少,如果有,就让我认为合格的译者去译,如果发现类似问题,我是不会再去修改,除非客户强求。
前段时间到工厂,中方两个�... See more 毕竟还是可以让机翻软件编程包括进去的,所以应该说:That's why machine translation is not so far
实际处理中,我倾向文哲的做法,不必强求,以客户认可为准,实际上英语稿件我接触很少,如果有,就让我认为合格的译者去译,如果发现类似问题,我是不会再去修改,除非客户强求。
前段时间到工厂,中方两个资格很老的专业翻译,每个工段又有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实际操作技术人员,让他们分别修改各工段的译稿,交回来的译稿同一词汇也会有不同的中文。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我们的大部分译稿还是要以实用为准,有人能给出标准的,照抄最省事,大多数情况下以传递准确的信息为目的,不必钻牛角尖。
当然如果有些同仁有时间,认为有必要在此探讨,对别人也可以起到启发作用,我也不反对。
wherestip wrote:
I agree it is good to have consistency, but only for identical usages.
For example, the sale of a large computer system usually involves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ystem. It would be appropriate to translate the term "configuration" into “配置". But if wa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a microprocessor, it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to translate the term into “设置" or "调置".
That's why machine translation is not there yet
[Edited at 2007-12-09 12:47] ▲ Collapse | | |
chrisleo Local time: 15:23 Chinese to English + ... TOPIC STARTER
子曰:标准化和规范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本,在时间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使用不统一、不规范的术语实现沟通,是退而求其次。 | | |
chance (X) French to Chinese + ...
但是有些东西确实是象牙塔人的作品。
搞工厂技术翻译的,最好有机会到工厂里学习学习再统一。
Chris Leo wrote:
子曰:标准化和规范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本,在时间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使用不统一、不规范的术语实现沟通,是退而求其次。 | | |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