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
市場觀察 (Looking into the Market) Thread poster: Wenjer Leuschel (X)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7:08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上一帖談到團隊的重要性,主要是我深知個人的精力和知識學問必定有不足之處,需要各種專業的人幫忙解決翻譯上遭遇到的困難,因此我平時非常留意翻譯者的表現,確定他們在行的是哪些方面,另外鑑定他們的性情與合作態度。從觀察之中找出可以培養的翻譯從業人員。這樣的工作當然不是三天兩朝可以完成的,所以需要很大的耐心。
上海有一家公司的 PM 原本�... See more 上一帖談到團隊的重要性,主要是我深知個人的精力和知識學問必定有不足之處,需要各種專業的人幫忙解決翻譯上遭遇到的困難,因此我平時非常留意翻譯者的表現,確定他們在行的是哪些方面,另外鑑定他們的性情與合作態度。從觀察之中找出可以培養的翻譯從業人員。這樣的工作當然不是三天兩朝可以完成的,所以需要很大的耐心。
上海有一家公司的 PM 原本與我有些聯絡,我也與他合作過一些項目,後來我的某一家客戶緊急需要解決 DTP 的問題,那一次解決問題的預算超過 2300 美元,因此要求的價格雖然是 30 RMB,我另外多給 10 RMB,希望該公司把這一批的 DTP 做好,卻沒想到他們雖然做得好,往後卻以為就是那個 40 RMB 的價格,任何後續工作也還要求加價。我看到這種態度,立刻決定尋找其他合作者。
30 RMB 一頁的 DTP 工作在我眼中是廉價的,但那是普遍的價格,我願意多付,為的是在需要精細溝通時,合作者能夠耐心與我商榷問題,但如果對方以為加價之後變成平常價,同樣的溝通工作還要加價,在合作態度上就很有問題了。因此,我往後找合作者都先說清楚加價的用意,以免合作者再犯同樣的態度錯誤。目前我找到的 DTP 合作者價位在 3 美元,但為了補償他在平常價的損失,我介紹了其他許多家客戶給他,並另外有機會就會給他一些額外的獎金。這回到北京談事情,如果順利成立聯絡辦事處,我考慮將他納入團隊,讓他能夠得到穩定的收入,安心好好做 DTP。
再來就是團隊中的翻譯者選擇。經過長期觀察後,我選出的一些能搭配合做的翻譯者,有些也讓他們互相溝通執行同一件項目,有些則只能單獨派給少字量的項目,這是由於他們個人的情況不同;有其它工作負擔的人,當然不可派給需要與別人聯絡協調的項目,那會影響到他們的作息;這樣的考量,作為 PM 的人必須有充分的敏感。至於價格方面,我一般會視個人的表現給予市場平常價的兩倍、三倍到四倍。我寧可自己少賺,也要讓他們知道,我非常珍惜和他們的合作關係,因為我看重他們各自的某方面才能,那些才能是我自己所不能達到的(畢竟人只有一條生命,不可能樣樣精通)。大體上,他們至今都沒有讓我失望過,即使有過一些交期延誤或專業上需要修正的情況,但都是原本在這個行業裡可能發生的情況,也能互相以正確的態度協調解決的問題。
翻譯事業裡,人是最大的資產,辨識人才,以正確的態度與人合作,原本自己一人無法承接的項目也會變成可以承接來分享的工作。翻譯業者如果能考量翻譯者的處境,為他們創造有利的工作條件,不貪得,只承接自己多少也懂行的項目,通過長期合作積少成多,生活不僅無虞,還可有餘力不斷培養翻譯者,給他們機會明白翻譯事業所為為何,讓翻譯市場更加蓬勃,翻譯社群更加和諧。 ▲ Collapse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7:08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我曾經打算組織台灣自由翻譯人協會,召集了一些人開過兩次 Powwow 會議,但是那個協會還是沒有成立。其中有些原因,在談風險管理之前,我先談這個故事。
在第一次開台灣的 Powwow 會議之前,我已經認識了許多台灣的自由翻譯者,以及在台灣某些翻譯公司上班的翻譯者。我一直鼓勵他們開拓國外的市場。這樣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市場的價格實在太不合理,我�... See more 我曾經打算組織台灣自由翻譯人協會,召集了一些人開過兩次 Powwow 會議,但是那個協會還是沒有成立。其中有些原因,在談風險管理之前,我先談這個故事。
在第一次開台灣的 Powwow 會議之前,我已經認識了許多台灣的自由翻譯者,以及在台灣某些翻譯公司上班的翻譯者。我一直鼓勵他們開拓國外的市場。這樣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市場的價格實在太不合理,我希望台灣的翻譯者能夠了解國外市場的操作方式。那時我已經有許多國外的客戶,其中有些是東南亞、新西蘭和澳洲的業者,他們的價格比歐洲的稍為低些,但是相較於台灣的價格卻是兩倍以上。
因此,我自己保留了歐洲客戶,把那些東方的客戶介紹給我認識的那些翻譯者,由他們直接和那些客戶聯絡交易。沒想到,他們的報價竟然還是以台灣的標準多加一點而已,結果業者嫌零星的匯款麻煩,譯者嫌一個月後的收款麻煩,以致於業者要求我幫他們做台灣的 PM 工作,譯者卻寧可退回繼續接受台灣業者的低價格。
這點我很能理解。主要是,一般的 freelancers 資金都較短,許多台灣的翻譯者幾乎 live from hand to mouth,等不及國外匯款,又由於他們原本向國外的報價就已經低了,加上由於害怕承接太多項目,造成國外帳款太高,收不到錢,所以低量承接項目,金額低,收到匯款時,扣除匯款費用之後,差不多和國內價格一般模樣。
那麼,由我做 PM 給他們項目,由我在台灣付款給他們,看來應該行得通才對,但實際上卻行不通。為什麼呢?這裡頭有奇妙的心理因素。他們知道我的收費相當高;如果我給他們 0.06,我向國外業者收的價錢必定是 0.08 以上;如果我給他們 0.08,我向國外業者收的價錢必定是 0.10 以上;他們當然知道這些,有些卻不願意讓我賺到那一點差價,也不願意接受我的指揮。我想了又想,如果他們自甘於每個月從台灣業者得到五萬到八萬台幣的稿費生活,為什麼我要鼓勵他們謀取十萬以上的收入呢?因此我也不再鼓勵任何人往國外發展了。
Freelancers 一般都是單打獨鬥慣了的人,有些人能在 KudoZ 上把自己翻譯上的問題丟出來讓別人解決,佔得一點小便宜,心中已竊自歡喜了,回饋社群的想法畢竟很少有人思考。當初籌備第一次台灣 Powwow 時,我告訴某些台灣譯者到 ProZ.com 來尋找資源,有人說:有這麼好?你為什麼要讓別人知道,去跟你搶市場?我大笑說:一個人是怎樣的材料,很自然會在人間得到怎樣的資源,ProZ.com 是一個公開的園地,每個人遲早會找到那裡的資源。
當然,每個人的眼光不同,雄心大志也不同,鍾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在這個人間雖然不一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耕不織的人也可以當強盜土匪去搶農民的收成。但是,人類社會還是有點道理可循的;農民也懂得保護自己,農閒時會練兵以保衛自己,或花費收成的一部分,雇用習武有成的人保衛農莊。尤有甚者,聰明的農民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和土匪達成協議,繳交收成的一部分給土匪,由他們保衛農莊,讓更狠的強盜無法前來搶劫。這就是政府和公安軍隊的形成。如果政府和公安軍隊演變得比其他強盜土匪還陰狠時,農民自然會起來反抗。
我個人則深信,人間最根本的道理是無施無獲,因此我不在乎自己種的五果雜糧是否都歸自己享用。我所懂得的道理,別人遲早想到;我所尋得的資源,別人遲早尋得。因此,我讓別人由我獲得知識,並不違背我個人的利益,相當可能恰恰符合我的利益。這正是我常常讓那些與我合作的業者知道替我工作的翻譯者是哪些,也讓那些與我合作的翻譯者知道項目從哪家客戶處來的主要原因。
說到這裡就進入了風險管理的問題了。業者有業者的風險管理考量,翻譯者有翻譯者的風險管理考量,但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道理。業者恐怕翻譯者不能如期交出符合文本使用目的的翻譯文稿,因此他必須審查翻譯者的資格,審查翻譯者的能力和人格;翻譯者恐怕業者賴帳,所以他必須審查業者的商譽,審查業者過去的紀錄。對雙方而言,這都是需要時間的試煉程序,一點也急不來。
從業者的角度來看,如果他能找到一些有能力辨識翻譯者能力和性情的人為他操作項目 (PM),他可以省去許多氣力,專心開拓市場,這就是他降低風險的方法。
從翻譯者的角度來看,如果他能專心做好某方面文本的翻譯,也讓業界的 PM 清楚看出他的能力和性情,很自然就會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但是,翻譯者害怕收不到錢,需要做風險管理,最簡單的辦法是:廣開客源,多些合作的 PM 分散項目來源,每個來源的金額都不超過總目標收入的一定比例,一家客戶跑掉不會影響收入太多,一家客戶賴帳不會教人太痛。與客戶往來的金額比例,可以通過對客戶做風險評估後決定的等級調整。經由時間證明是可靠的客戶,金額比例可以調高;有問題的客戶,金額比例可以調低。如果自己的翻譯收入每年二十萬美元,而其中有一家佔有十萬美元,那是非常危險的狀況,因為如果那家客戶出於某種原因,不再供給項目,收入會立即降低一半。但是,如果那是一百家客戶給的年收入,其中沒有一家超過六千美元,那就非常非常安全,風險幾乎等於零。
這個例子只是隨便說的一個,較低收入或較高收入都是可以同樣道理操作管理。我相信有能力做翻譯工作的人不用多想,立刻可以明白這個道理。希望我說的這個風險管理方法對新進的同仁有益:開拓客戶要有目標,要有策略,要考量風險,不要著急,一點一滴開拓,時間久了就會有穩定安全的收入。 ▲ Collapse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7:08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自由翻譯者轉為項目管理者的可行性 | Oct 20, 2006 |
自由翻譯者一般都是單打獨鬥的角色,每個人在某些專業領域有足夠的能力從事翻譯工作,所承接的翻譯項目也都是那些領域的文本,大體上都會有足夠生活的收入。因此,自由翻譯者動念成為項目管理者的意願和可能性並不高,可行性則相當高。
前些時候和客戶在 Skype 上談話。他為了在上海設立聯絡辦事處,正由我協助物色恰當的 PM 人才之中。幾位應徵者的資歷�... See more 自由翻譯者一般都是單打獨鬥的角色,每個人在某些專業領域有足夠的能力從事翻譯工作,所承接的翻譯項目也都是那些領域的文本,大體上都會有足夠生活的收入。因此,自由翻譯者動念成為項目管理者的意願和可能性並不高,可行性則相當高。
前些時候和客戶在 Skype 上談話。他為了在上海設立聯絡辦事處,正由我協助物色恰當的 PM 人才之中。幾位應徵者的資歷,在我看來,都不足以達到高度的項目管理績效。其中有一位目前在某國內公司擔任項目管理的職務,但我很清楚台灣和中國大多數的 PM 只能稱為派稿人員,並非真正的項目管理人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大多由資淺的翻譯人員轉任,或者根本就是大學才剛畢業就被任用為 PM。這類人員的工資每個月可能不會超過 5000 RMB,甚至有可能才 3000 RMB 左右。
翻譯業者採用這樣的 PM,最主要考量有兩端:一是節省成本,再是避免製造競爭者。
節省成本:因為這類資淺的人員可以用低工資任用,但事實上在 PM 工作上節省的成本,非常可能在質保上又花出更多,而且如果不願意在質保上花出更多,很可能在業務上會在中、長期產生相當的負面作用。
避免製造競爭者:翻譯業者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員工將來跳出去自行開設翻譯公司跟自己競爭,所以採用資淺的 PM 人員,他們對整個業務操作的狀況比較缺乏敏感度,許多關鍵的地方可以不讓他們知道,在那樣的職位上做多久都不可能成為有能力的競爭者。但真的是這樣嗎?這個世界還是很公平的,有能力的人,即使你欺矇他某些事實,他還是會自行補足,看不見的圖像碎片,他還是會找來拼湊成完整的圖像,你待他的不平,他補足了能力,成為的競爭者非常可能更為強勁。所以,做生意還是實來實往的好些。
自由翻譯者轉為項目管理者:這個可能性雖然不高,但可行性卻很高。我相信,有不少在這裡的同仁,其實都是一面承接項目做翻譯,一面也兼做項目管理。我說的並非轉包,因為轉包等於買空賣空,不是長久之計,客戶遲早會發現其中的問題。我說的是老老實實告訴客戶,自己不能承接翻譯工作,但有辦法分析翻譯項目,找到恰當的人選進行翻譯,並有能力掌控質量管理和保證。這就是真正的項目管理工作。這樣的自由翻譯者,如果也承擔某些財務風險,那就同時也是個小型的業者了。根據我的觀察,在 ProZ.com 出沒的同仁之中有那麼些個屬於這樣性質的自由翻譯者。有些明白打出旗號,有些像我一樣,並不明顯打出旗號,但我們都不再是純粹的翻譯者,而是兼有生意人的特質。
項目管理者必須具備分析、組織和溝通能力。翻譯項目管理者在承接項目時,首先要做的是分析文本的性質、處理文本的進行方式;比方說,在交期內需要多少翻譯人員工作,使用什麼樣的 CAT,如何拆解文稿給各個不同的翻譯者進行工作,單純化協調工作,讓翻譯者各自的工作不會因別人誤期而受到重大影響,致使總體進程受阻,導致交期延誤。
其次是組織工作。項目管理者的組織能力非常重要,關係到項目能否圓滿完成。這當然與溝通能力也有相當的關連。
由於自由翻譯者轉為項目管理者的操作,畢竟與正規的翻譯業者那種投入大量資金操作的做法有相當的差別,他無法讓許多人天天看著他供活,所以他必須平常就觀察那些可能搭配合作的翻譯同仁,甚或非翻譯業裡的其他專業人士,維持某種互利但絕無傷害的往來關係,在需要時提出建議,人家比較可能接受。
天底下絕對沒有阿里巴巴喊一聲「芝麻開門」就能財富取之不盡的好事;自由翻譯者想轉為或兼做項目管理者,平常必須下一點功夫,要找到那些懂得人間道理的人,與他們維持良善的互動關係,需要的時候自然找得到人員組成團隊應付項目。
想想看,一家中型的翻譯公司投入兩百萬美元,每年做五千萬生意,結餘只剩一百萬,而一個自由翻譯者不需要投入什麼資金,輕輕鬆鬆承接翻譯項目,又有同仁支援可以兼做項目管理業務,一年只做三十萬美元生意,結餘卻是五萬、六萬美元,誰比較划得來?翻譯公司為了維持門面有經常支出,自由翻譯者什麼都不需要,只要為人正直大方、態度友善,承接項目分享同仁,什麼費用都沒有;翻譯公司的毛利要抓 40% 以上,自由翻譯者毛利只要抓 15% 到 20% 就夠了。
今年一月底起,不斷有以往與我有來往的大型和中型的業者客戶回籠來找我幫他們操作項目。我恐怕應付不來,在二月間找我的老東家的總經理談合作的可能。沒想到那位升任總經理的年輕人竟然不客氣地對我說:「我們要的是有大量的客戶,你能保證什麼業務量?你那些滴滴答答的小量,我們的 PM 嫌麻煩,公司裡沒有 PM 願意與你合作。」我想想,也罷,於是開始把自己以往接觸的那些同仁做了一次總分析和整理,歸成幾類的人才,在適當的時候向他們提出項目確定我對他們的判斷,逐漸就發展出一些可合可分的團隊,但整個項目操作都可以在我掌控之內。這樣做反倒更為有效,而且不因有公司管銷費用的壓力而必須扣除某個比例的毛利,反倒是客戶給我的業務量若超出某個風險比例,我便立即拒絕接受,因此我不必預算太高的風險儲備基金,使得每一位參與工作的人都能夠得到更好的利潤。
自由翻譯者轉為項目管理者可行嗎?當然可行!我甚至在某些翻譯業者的公司裡找到一些資深的翻譯者和 PM,說服他們轉為自由業者,幫我操作部分項目,也因此增高了營運效率並分散了每個人承擔的風險。這個行業成功的最基本要素:寬厚的心胸,要容得下別人跟自己一同賺錢;有了寬厚的心胸,方可能有正確的合作態度。自由翻譯者當然可以轉為項目管理者,而且非常可能比那些投下大資本經營的翻譯業者更有效率。
[Edited at 2006-10-21 01:06] ▲ Collapse | | |
peiling Germany Local time: 11:08 Chinese to English + ... 拜读"文哲专栏"受益不浅 | Oct 20, 2006 |
应该考虑稍微修改收进Article Knowledgebase以便让更多人受益. | |
|
|
Eric Xu China Local time: 17:08 Chinese to English + ...
读了 Wenjer 的专栏文章,觉得受益匪浅。我深感团队组建的重要性,有时候客户一个大项目过来,我这里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帮手可以和我一起做,最后不得不回绝客户...... 我看 Wenjer 周围好像有不少译者帮忙,而且你给他们的稿酬也很高,不知道除了稿酬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方面需要注意的?你所说的“與他們維持良善的互動關係”具体怎么实践呢?
Wenjer Leuschel wrote:
項目管理者必須具備分析、組織和溝通能力。翻譯項目管理者在承接項目時,首先要做的是分析文本的性質、處理文本的進行方式;比方說,在交期內需要多少翻譯人員工作,使用什麼樣的 CAT,如何拆解文稿給各個不同的翻譯者進行工作,單純化協調工作,讓翻譯者各自的工作不會因別人誤期而受到重大影響,致使總體進程受阻,導致交期延誤。
其次是組織工作。項目管理者的組織能力非常重要,關係到項目能否圓滿完成。這當然與溝通能力也有相當的關連。
由於自由翻譯者轉為項目管理者的操作,畢竟與正規的翻譯業者那種投入大量資金操作的做法有相當的差別,他無法讓許多人天天看著他供活,所以他必須平常就觀察那些可能搭配合作的翻譯同仁,甚或非翻譯業裡的其他專業人士,維持某種互利但絕無傷害的往來關係,在需要時提出建議,人家比較可能接受。
天底下絕對沒有阿里巴巴喊一聲「芝麻開門」就能財富取之不盡的好事;自由翻譯者想轉為或兼做項目管理者,平常必須下一點功夫,要找到那些懂得人間道理的人,與他們維持良善的互動關係,需要的時候自然找得到人員組成團隊應付項目。
[Edited at 2006-10-21 01:06]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7:08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Eric Xu wrote:
读了 Wenjer 的专栏文章,觉得受益匪浅。我深感团队组建的重要性,有时候客户一个大项目过来,我这里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帮手可以和我一起做,最后不得不回绝客户...... 我看 Wenjer 周围好像有不少译者帮忙,而且你给他们的稿酬也很高,不知道除了稿酬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方面需要注意的?你所说的“與他們維持良善的互動關係”具体怎么实践呢?
謝謝 Eric 提出具體的問題。其實,我開這個欄,原先並沒有要讓它成為我個人專欄的意思,而是希望有同仁與我具體對話,共同找出我們這個行業會遭遇到的困難,互相協助解決那些困難。因此,我特別高興有人提出具體的問題和我對話。
我一直認為,人存在這個世間絕對不可能單獨生活,我們生活所據的一切都需要依靠別人的供應,而我們也拿出我們所能,具體做出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用以換取個人生活所需。因此,與他人維持良善的互動關係是一項重要的修養。
記不得我在哪一個欄內翻譯了一篇西班牙文翻譯者寫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收錄在 ProZ.com 的 Article Knowledgebase 裡。文章中說到作者個人在 KudoZ 的同仁互動問答裡學習到的重要課題。作者認為,她在KudoZ 的互動中所學習到的,最重要的是欣賞別人的能力。
為什麼我願意給予那些我親自挑選的翻譯者較高的稿酬呢?事實上,採取較高稿酬的策略並不保證尋得恰當的翻譯者,恰當的翻譯者需要花時間尋找,因此需要平常與同仁往來,觀察他們的工作狀況,了解他們的性情,仔細考察他們的品德和翻譯領域以及他們的功底和工作態度。如果平常不與人交往,緊急的情況下隨便找幾個似乎好像可以勝任工作的同仁,那非常容易教人失望。
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與所有的人都有往來,也有可能有許多我們欣賞的翻譯者,跟他們卻從來沒有打過交道;但是,人間的道理最基本的只是「尊重」而已,如果守住了這個基本,有需時禮貌地詢問那些我們欣賞的翻譯者可否協助進行某一項目,大體上都會得到恰當的回應。稿酬往往不是翻譯人最主要的考量,人與人的感情則必定影響合作的意願。互相尊重的人商談合作時,很自然會協議出恰當的交易條件。俗話說,生意不成、人意在。互相尊重的人,很自然會調整出合理的交易條件。翻譯的工作其實也是生意,對參與工作的人都應該有恰當的報償。基於這種理解,我不會抓那些賤價的項目來勞役同仁,而是會與客戶商議出一個可以讓我合理報償同仁努力工作,而且也合理報償我的項目管理工作的價碼。這也就是說,我只替願意給我合理價格的客戶操作項目,那些又急又大又賤價的項目,我肯定敬謝不敏,因為我必須為客戶、翻譯者以及最終客戶負責任,不合理的項目條件會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和諧,這種事我絕對不幹。
至於如何具體實踐「與他人維持良善的互動關係」,這問題雖不很容易回答,但在 ProZ.com 的中文翻譯社群裡,我們可以觀察到各種不同的互動模式,由於人人的性情不同,很自然有不同的互動表現,人不可能做到讓人人都稱好,但至少可以觀察到恰當的待人態度,可以找到與自己性情可以搭配的同仁作為平常交往的對象,最基本的是尊重,而且必須記住屈原楚辭九章抽思篇裡說的「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也許有人可以做到一時欺矇他人,佔他人一點小便宜,但絕對不可能永久欺矇他人,長期佔他人便宜而不被發現。
這些原則掌握住了,願意合作的同仁自然會越來越多。團隊的組建並非經常性,而是有需時可以讓某些同仁由於平時互相了解,協調項目時很自然可以形成合作團隊。這樣的工作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精神和耐心,一點都急不來,必須一點一滴做,而且是從自己身上下功夫,從正心誠意開始,只要所做所為問心無愧,即使犯了人際互動上的錯誤,時時提醒自己修正了即可,不必擔心別人會記恨而對自己不利,因為只有能夠一同成長的人才會是長久的伙伴。
祝你平安順利、事業成功! | | |
pkcha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5:08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文哲兄﹕在『在地化』THREAD 貼出有關香港翻譯市場的資料, 主要是回應及補充ANGUS的說明。查香港翻译市场企業化有(見下貼),小爐小灶的皮包公司也有,專業與兼職的也有,是龍蛇混雜。近年來,就成本問題,外判的情況嚴重。在人才訓練方面,每年,數間大學翻譯系的畢業生,投身翻譯行業的應為數不少。但隨著殖民時代的過去,及中國市場開放,翻譯行業面臨巨大的�... See more 文哲兄﹕在『在地化』THREAD 貼出有關香港翻譯市場的資料, 主要是回應及補充ANGUS的說明。查香港翻译市场企業化有(見下貼),小爐小灶的皮包公司也有,專業與兼職的也有,是龍蛇混雜。近年來,就成本問題,外判的情況嚴重。在人才訓練方面,每年,數間大學翻譯系的畢業生,投身翻譯行業的應為數不少。但隨著殖民時代的過去,及中國市場開放,翻譯行業面臨巨大的競爭,外商會直接在中國找翻譯,香港翻譯的中介地位已盡失, 游到PROZ的香港同業更少,只是小貓兩三隻,這可是原因之一。
交大铭泰收购博翰语文汉化进军香港翻译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 12:17 人民网
人民网9月3日电 2004年8月25日,在香港上市的信息本地化服务提供商交大铭泰(股票编号:8148)在香港成功收购博翰语文汉化有限公司,成功的向香港的信息本地化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据悉,这是交大铭泰上市后的第一次公开收购行动。
此次收购行动包括博翰的全部发行股本,总价为5911080港元,并且博翰保证其在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的税后净收入将不会少于1400000港元。此次收购,交大铭泰现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点点通天气
2000专家为您解答 百万免费礼品等你拿
金支付3600000港元,其他剩余部分按照交大铭泰的股份的平均收市价及配发价支付。据透露,博翰截至2004年6月30日止其财政年度的未经审核的税前净利润约为1280853元。
博翰于1990年成立,主要业务是向企业客户及中港两地的上市公司提供各种文件翻译服务,包括售股章程、年报及合约等财经及法律文件等。博翰截至2002年及2003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的经审核除税后净利润分别为303898港元及158035港元。
交大铭泰总裁何恩培先生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有意在发展成熟的香港资本市场集资,此举令财经翻译的需求激增。因此,随着来自财经范畴的客户不断增加,再配合交大铭泰的东方翻译工厂所具备的卓越的翻译功能,我们有信心来自此项业务的表现将迅速推动交大铭泰在信息本地化业务的增长。” ▲ Collapse | | |
pkcha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5:08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翻譯系的資訊科技設施
朱民昌先生
香港翻譯的新方向
隨著社會進入資訊時代,人們對資訊的質素、速度,以至數量的要求都不斷提高。為了得到最新的資料和市場動向,翻譯外國書刊、報章雜誌變得愈來愈重要,人們對翻譯的需求亦不斷提高,一般人手的翻譯很難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自動翻譯工具也就應運而生。自動翻譯或機器翻譯是指依靠電腦、電�... See more 翻譯系的資訊科技設施
朱民昌先生
香港翻譯的新方向
隨著社會進入資訊時代,人們對資訊的質素、速度,以至數量的要求都不斷提高。為了得到最新的資料和市場動向,翻譯外國書刊、報章雜誌變得愈來愈重要,人們對翻譯的需求亦不斷提高,一般人手的翻譯很難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自動翻譯工具也就應運而生。自動翻譯或機器翻譯是指依靠電腦、電子器材和軟件來協助翻譯工作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例如電子字典、字典筆、翻譯軟件和語文輸入系統等等,這些都能增加翻譯和處理文件的速度和數量。香港一些互聯網公司和科技投資公司已著手與國內的研究機構合作,開發並銷售網上自動翻譯軟體,把網上瀏覽器上的文章、詞彙或文件中英互譯。由此可見,工商業和科技公司非常重視自動語文翻譯的市場。但是,由於香港的資訊科技科研人員很少具有深入的語文知識,機器翻譯在香港發展緩慢,比中台兩地都要落後。然而,中台兩地的文化背境和語言習慣都與香港不同,兩地的翻譯軟件在某種程度上未能滿足本地的需要,所以培育本地自動翻譯人才,開發能廣泛使用的翻譯軟件.就顯得異常迫切。
機器翻譯實驗室的成立
為了培育本地機器翻譯人才和提高自動翻譯的質素,翻譯系特別成立機器翻譯實驗室,以配合社會對翻譯的需求,凝聚資訊科技和翻譯人才,互相合作,交流中、港、台地區對機器翻譯的研究。過去本系的機器翻譯實驗室只有三台工作站,但已於八月底增添了一台伺服器,提供內聯網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除了用作網上教育外,同學以及對機器翻譯有興趣的人仕均可透過互聯網取得有關機器翻譯的資訊、新聞和本實驗室的最新發展,推動自動翻譯研究。研究人員也可利用互聯網收集一些網上常見的句子和詞彙,加以分析,幫助翻譯研究。
在購置硬件的同時,本系也添置了許多不同功能的翻譯軟件和工具。中英翻譯的軟件有寰宇通和亞歷山大,英中翻譯的軟件有地球村、大譯家、東方快車、譯經、漢神英漢翻譯、超速網典、新航線、譯典通、譯術家等等,多國語文翻譯有 SYSTRANS 、 UNIVERSAL TRANSLATOR 、 GLOBALINK TRANSLATOR 和 EASY TRANSLATOR ,此外還有其他電子或電腦字典。這些軟體和工具能為同學和研究人員提供機會,分析和比較不同軟件翻譯不同文章的能力、功能和應用上的差別,對自動翻譯系統設計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同學也可透過這些軟件,認識電腦如何幫助他們翻譯文章或字句。
本系將邀請兩位國內機器翻譯的資深工作者傅愛平教授和劉倬教授於十月份來擔當教學演說,教導同學有關機器翻譯的知識及國內機器翻譯研究的發展。兩位教授的來訪亦將成為中港機器翻譯文流的開端,促進兩地學者互相分享經驗和研究心得,推動香港自動翻譯系統的開發與研究。
翻譯系電腦室
為了配合千禧年的教育需要和社會變化,為一些對電腦比較陌生的同學提供基本資訊科技知識和實習機會,翻譯系在新學年增添了許多設備,以提高翻譯教學的質素,培育資訊人才和推廣互聯網文化。經過暑假數個月的籌備,翻譯系電腦室現已正式啟用。
電腦室主要是作教學用途,例如本年度的「電腦與翻譯」和「機器翻譯」便會在電腦室上課,同學可以在電腦室學習使用不同的翻譯軟件 ( 包括中、英及多國語文互譯 ) 、網上應用程式和文書處理工具 ( 如最新的微軟 Office 2000) 。為了充分利用每一吋空間,電腦室在設計上跟一般電腦室有很大的分別 ,其中電腦桌是採用會議桌的設計,而電腦則收藏於會議桌的抽屜裏,只要將抽屜拉開,會議桌便可變成電腦桌 。同學們圍著電腦桌坐,能更方便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交流學習心得;同時亦有助他們專注老師或講者的演講,提高學習興趣。電腦室的每一張椅子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座位寬闊,更設有扶手,讓學生能在輕鬆和舒適的環境下學習。牆壁採用吸音物料,使房間特別安靜。天花燈光可控制強弱,配合不同的需要。
電腦室最重要的當然是電腦。電腦室採用最先進的 IBM ThinkPad 390E ,每一台電腦都可透過伺服器接通中文大學的網絡,同學可享用列印、資料分享和互聯網的各項服務 。機器翻譯實驗室亦會在不久的將來架設內聯網作網上輔助和互動教學伺服器,同學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學習,得到最新課程內容和參考資料。除此之外,同學們還可享受到其他網上服務,例如視像會議、網上傳真、電于新聞發報等先進的學習工具。
十一月,電腦室更會加添一台現今最新的五十吋 Plasma 超薄 螢 幕,以代替現在的投影機。 Plasma 螢幕跟投影機不同,它像電視一樣能自己發光,在室外或燈光下也能清楚地顯示資訊,不易受環境影響。另外電腦室也會添設 DVD / VCD 播放機和一些音響設備,以配會不同課程需要。
Tel: +852 26097700 Fax: +852 26037843
E-mail: [email protecte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4 @ Department of Trans 香港中文大學
從香港翻譯教學的經驗談翻譯系的設置和發展 ▲Top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 Translation Department:
Sharing the Experience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Hong Kong
香港目前有八所政府認可的大專院校,其中七所設有翻譯課程,這些課程都頗具規模,有的是大學本部課程、有的則包括研究院課程。
香港最早成立翻譯系的院校是中文大學,而講者在該系成立時已任教翻譯。中大翻譯系自設立迄今(1972-1999),已有二十七年歷史,其中遭遇過不少困難,經歷過種種變遷,講者嘗試以親歷其境的經驗,再參照香港其他院校及大陸各地翻譯界的實況,探討一下有關翻譯系設置及發展問題,以求教於台灣翻譯界的朋友。
關鍵詞:翻譯、教學、香港經驗
ABSTRACT
There are eight recognized universities in Hong Kong, seven of which have set up translation courses. All of these courses are well established; some of them cater to undergraduates, while some of them are designed for both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s the first university to establish a translation department in Hong Kong. The speaker i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at department. In its 27 years (1972-1999), the Department has undergone many changes and faced many challenges. The speaker, with her first hand experience of this Department and 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in other Hong Kong universities and translation circles in the mainland, shares her view with her colleagues in Taiwan about various problems involved in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a translation department.
KEY WORDS: Translation, Teaching, Experience in Hong Kong.
[Edited at 2006-10-24 18:39] ▲ Collapse | |
|
|
pkcha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5:08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居美翻譯工作點滴
一九九七年翻譯碩士畢業生 李啟宇
筆者於九七年中大研究院翻譯系畢業,在九九年赴美,定居三藩市東灣一個小鎮,並以自僱形式開始出道以來的第三份工作──翻譯。迄今時日雖淺,亦有少許親身經歷願與在港同行分享,並謀收拋磚引玉之效。
一個小故事
二零零零年五月某個星期一清晨五時左右,好夢方酣,突然給�... See more 居美翻譯工作點滴
一九九七年翻譯碩士畢業生 李啟宇
筆者於九七年中大研究院翻譯系畢業,在九九年赴美,定居三藩市東灣一個小鎮,並以自僱形式開始出道以來的第三份工作──翻譯。迄今時日雖淺,亦有少許親身經歷願與在港同行分享,並謀收拋磚引玉之效。
一個小故事
二零零零年五月某個星期一清晨五時左右,好夢方酣,突然給刺耳的電話鈴聲吵醒。朦朧中祉說了一聲「喂」,便被對方劈頭第一句問道你這個星期有沒有空?」正想問清楚對方是誰,便已傳來一串急口令:「我有個好差使。是替聯邦調查局當翻譯,每天三百元。你可以的話,今天就請動身。我們立刻把機票送到三藩市機場。工作地點是在危地馬拉,到了當地會有人接送… .. 」。天啊!慢慢才聽出來,對方原來是過去幾個月曾提供了數單翻譯工作我的翻譯社負責人。免費機票和食宿,加上每天三百美元,這差使確是十分吸引。可惜我不是美國公民,基本上不能通過聯邦政府的審查,而且入行短短數月,事情來得太急,毫無心理準去接受這種性質的挑戰 ( 各位翻譯系老師見怪莫怪,多多包涵! ) ,祇有推說沒空便婉拒了。翻譯工作在美國真的是「求才若渴」? ( 註:來電的翻譯社設在東岸的佛羅列達州,在時間上比三藩市早了三個小時。因此,他們早上八時開始辦公便趕急來電,忘了我在三藩士的時間卻祇有清晨五時 !!!)
中文翻譯的需求
根據美國二零零零年人口普查,加州的人口接近四千萬,其中百份之三 ( 超過九十八萬 ) 是華裔,不懂或祇是略懂英語的確實數目不得而知,但為數應不會少。三藩市與鄰近的屋崙等地區均有大量的華裔人士聚居。兩地市議會都已通過議案,若某區域某一族裔居民人口超過百份之五,正式的通告文件便須有該族裔通用文字之版本。因此,不少政府刊物均有西班牙及中文版本。每年單是與各級選舉有關的厚厚文件,便涉及大量的翻譯工作。
美國憲法亦有明言:為保障刑事案件得到公平審訊,若當事人不懂英語,法院方面便有責任提供所需要的翻譯。
華裔人士既然佔三藩市及鄰近地區人口中很大的比數,不少商人都想多做華人的生意,因此也很積極刊印中文版本的推銷商品的宣傳品。
如此種種情況,使翻譯工作在三藩市及鄰近地區有很大的需求及發展空間。
中文翻譯所面對的一些問題
中文翻譯需求雖大,問題亦不少。
語文選擇
首先,「中文」並不簡單,不單是因為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而是因為「華人」包括了從舊中國來的老華橋、從香港來夾雜了中英文話的中國人和來自台灣、東南亞不同地區來的移民,用字衍詞並不一致,方言固然差異很大,就是說「國語 / 華語 / 普通話」的發音和聲調都未盡相同。這情況在口譯和筆譯方面都引起了一些困難。「總言之」、「總說」、「總而言之」抑或「總之」?「帥哥」、「靚仔」抑或「俊男」?「單車」、「腳踏車」抑或「自行車」?……都是些較普通而又有趣的例子。
委托翻譯的人如果要求譯文適合「說廣東話的人」閱讀,比較容易;若要適合「說國語的人」閱讀,已在某些地方無所適從;若要適合三藩市地區或所有在美國的華裔人士閱讀,那就更費周章了。筆者從有限的經驗中得出來的初步結論是,「沒有一定標準,於是有時會茫無頭緒!」但又得要「交貨」,暫時採用的方法是盡量使用淺白的中文,特別是參考和選用當地銷路較廣的中文報章所用的詞句。在必要時用括號加上原文。順便在此就教各位先進,懇請不吝賜下良方,如何應付此問題!
翻譯質素
翻譯的需求既大,不少的翻譯社及標榜提供翻譯服務的社團組織亦應運而生。服務質素良莠不齊。筆者雖不敢自言必屬「良」的一族,但看過一些以為稍懂中、英文就做好翻譯的人士作品,便可知道何謂「莠」。當然,比筆者從事翻譯工作資深且優勝者大不乏人!
個別翻譯人士或翻譯社有時候會標榜質素保証,每篇譯作,都會經翻譯、校對及編輯三個步驟。不過亦有時候因為時間不足或其他原因,三合一地由負責翻譯的人一人包辦三個步驟,真有點自編、自演、自導的味道。有些翻譯社接了一個英譯中的生意,社裏卻沒有人懂得中文。於是便祇有完全信賴翻譯員,對負責任的翻譯員來說,增添了不少壓力。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因為沒足夠資源聘用翻譯人員,或為了馬虎了事,而隨便找個會說小量英語的家人 ( 很多時是個很年輕的子孫 ) 充當翻譯,質素可想而知。
翻譯資格
在美國,大大小小的行業,都會要求業者通過某些長短不一的訓練和測試。在三藩市,刑事案的翻譯人員要經州政府安排的考試合格,才可獲聘任。但到二零零二年為止,中文方面的測試,祇局限在廣東話。不過,法庭要求的是「合格」的中文翻譯員,於是在該測試中合格的人,到了庭上翻的是台山話、國語、上海話、潮州話等就不管亦管不了!
因為測試很嚴格,而且不常舉行,合格的法庭傳譯員人數很有限。所以,除了審理刑事案時要求比較嚴謹,其他非刑事或與一般法律有關的翻譯或傳譯 ( 如在庭外錄取供詞 ) 。就不一定可找到 ( 因此也不強求 ) 經過測試合格的翻譯員。
在美國,專業組織的會員資格也是一種品質的保證。全美翻譯員協會( American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ATA) 的正式會員資格,可經由該會所辦的測試而獲取,亦可以實際的經驗加上與翻譯有關的訓練,經該會一個審核委員會核准成為正式會員。否則就只能當一個贊助會員。很多翻譯社或需要翻譯服務的組織或個人,便常往該會的網頁上會員名冊中,挑選合意的會員直接要求服務。
服務收費
正如上述,服務質素既不劃一,收費亦無一定標準(法庭翻譯因有工會制定除外),個別翻譯員可自行訂定收費標準。當然,收費與供求掛勾,亦與口碑及個人資歷大有關連。據所知,文字方面,每個字八至二十美仙不等,傳譯則每小時三十五到七十元不等。遠距離的服務多有舟車費津貼(二零零二年約為每英里三毛六仙),亦有某些情況是以多給一小時工資替代里數。較專業的翻譯收費會偏高。此外,亦有以整個任務收費或先估計所需時間然後按每小時收費。
結語
總括而言,在美國華人聚居的地方,隨著移民人數的增加和政府積極推動多元化政策,翻譯的需求不斷擴大。政府財政上如有收縮,需求亦會稍微遞減。從事翻譯的人多了,競爭亦趨激烈,質素的保證也易受質疑。全美翻譯員協會現正努力進一步提高翻譯在社會上的地位,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引入更受敬重的質素保證制度。該會的測試可能會更公開(非會員亦可參加)和獨立(與該會會籍分割)。是否明智之舉?是否可行之道?尚在積極討論之中。
翻譯碩士課程
碩士課程的最新發展
課程主任 陳善偉
與時俱進的課程
今年是文學翻譯碩士課程 (M.A. in Translation) 的重要里程碑,不單是課程成立二十周年誌慶,更是有史以來收生人數最高的一屆,取錄人數達六十人之多。文學翻譯碩士課程於 1984 年開辦,為亞洲首歌翻譯碩士課程,二十年來不斷發展,替從事翻譯和文字工作的人士,提供理論與實踐並重的進修園地。課程一直廣受歡迎,除了因為歷史悠久,師資優越之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們定期修訂課程,並根據學生的需要,加入嶄新學科,添置配套的教學設備,務求與時俱進。傳譯、法律翻譯、字幕翻譯和電腦翻譯等科目,於二零零零至二零零壹年度的課程後開辦,令向來以文學翻譯和翻譯理論為主倒的課程,更加多元化,回應社會的不需求。為了促進學對個種翻譯科技的認識以及培訓運作技巧,我們增添了一個多媒體教室,備有先進的資訊科技設施以輔助教學。完善的教學資源,令課程脫穎而出,每年吸引超過二百人報讀。
明年五月舉辦國際研討會
為了慶祝中大四十周年、碩士課程二十周年、電腦輔助碩士課程第一批畢業生,本系將於二零零四年五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舉行一個名危「翻譯教學與翻譯科技的新領域」 (New Frontiers in Translation Education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的研討會,邀請世界頂尖學者,分享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集思廣益。
研討會分為兩部份,「翻譯教學」由金聖華教授主持,主要探討大中華地區的學府教授翻譯碩士及博士課程的情況與前景。「翻譯科技」則由陳善偉教授負則,希望藉此良機,匯集電腦翻譯科技的各界專才,總結電腦科技於輔助人手翻譯時所起的作用,交流意見,並展望科技的發展趨勢。
成立舊生會,匯聚精英
文學翻譯碩士課程源遠流長,很多畢業生現於各間大專院校的翻譯系任教。有見及此,我們將會邀請歷屆畢業生出席研討會後的晚宴,並宣佈成立舊生會,希望透過舊生會的通訊和活動,建立一個緊密的網絡,推動本港翻譯教學及研究。
二十年來,碩士課程為本港翻譯教育作出重大貢獻,亦取得驕人成績。未來,我們將會配合學術界與社會的最新動向,繼續開闢新視野,培養更多翻譯人才。
採訪:黃淑珊
翻譯學士課程
本系二零零三年新生人數為歷年之冠
入學協調主任 方梓勳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成立於一九七二年,迄今已有三十年歷史。本系過往每年取錄修讀全日制本科課程的學生人數約三十人,而本學年的新生人數卻多達四十一人,乃歷年之冠,在文學院中排行第四。
本系致力鼓勵學生除學業外,亦應作多方面發展,所以本系近年的收生途徑漸趨多元化。在四十一名新生之中,三十八人是本地學生,三人是國內學生。在本地新生中,經大學聯招取錄的有三十一人,其中包括校展推薦一人,自薦一人,拔尖學生四人。
本系學生質素一如既往,保持高水準。因為收生途徑多元,他們不但品學兼優,而且具領導才能,在課外活動中的表現尤其出色。也因為這個緣故,本系系會幹事每年都積極籌劃和舉辦多項活動,吸引同學踴躍參加。他們的幹勁和活力,使整個翻譯系充滿生氣。
採訪:周敏然
翻譯系的新面貌
系主任 陳善偉
全新面貌的《中大譯訊》終於出版了。《中大譯訊》自一九九八年以創刊以來,一直是學系與學生、友系、社會各界人士之間的信息橋樑,讓大家知道本系最新的發展情況。在過去的一年,學系各方面都有新的進展,包括以下幾項。
新的《中大譯訊》
這一期的《中大譯訊》無論是版面及內容都有很大的改變。版面方面,版頭設計與前不同,色彩以樸素簡單為主。內容方面除了包括系務、教學、研究之外,對本系所有課程都有固定欄位,重點介紹。
新的翻譯系辦公室
翻譯系立系以來,執行系務的同事都是在個別房間辦公。今年由於得到校方分配地方,經裝修後,本系新的總辦公室在四月一日正式啟用。這個辦公室地方寬敞,可以應付日益增加的學生人數,在系務協調上亦較為有利。
新的多媒體設施
翻譯系多媒體教室自一年前啟用以來,帶來教學上的方便。今年除了加裝兩個投射幕以外,又增置二個學電腦檯,可供三十位學生使用,在設施方面更臻完善。
新的電腦室
翻譯系在電腦翻譯、字幕翻譯及傳譯科目方面需要有電腦室提供課後練習的地方。新的電腦室在九月一日開始供同學使用。這個電腦室雖然佔地不大,但設備齊全,亦安裝有很多翻譯及字幕軟件。
Tel: +852 26097700 Fax: +852 26037843
E-mail: [email protecte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4 @ Dep ▲ Collapse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7:08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pkchan wrote:
文哲兄﹕在『在地化』THREAD 貼出有關香港翻譯市場的資料, 主要是回應及補充ANGUS的說明。查香港翻译市场企業化有(見下貼),小爐小灶的皮包公司也有,專業與兼職的也有,是龍蛇混雜。近年來,就成本問題,外判的情況嚴重。在人才訓練方面,每年,數間大學翻譯系的畢業生,投身翻譯行業的應為數不少。但隨著殖民時代的過去,及中國市場開放,翻譯行業面臨巨大的競爭,外商會直接在中國找翻譯,香港翻譯的中介地位已盡失, 游到PROZ的香港同業更少,只是小貓兩三隻,這可是原因之一。
PK 兄:
謝謝你這個解說。我們同樣可以觀察到台灣同業在 ProZ 出現的也是很少很少。早期還有某些同業在此登記,但到底活躍不起來。
不過,我並不認為這是中國大陸開放的結果,因為依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如果沒有中國的市場,我早被台灣的同業給封殺了。所幸還有中國那麼個大市場,讓我從那邊做到可以在台灣業界立足的地步,原本拿不到的活,由於做中國市場的緣故,國際業者也會找我做台灣市場。即使我採取以價制量的策略,照樣有做不完的項目量。此外,我一點都不顧忌讓那些與我合作的同仁知道我的上游供稿商是些什麼公司。
正是由於市場開放,有概念的業者會更加謹慎,在龍蛇雜處的業界,他們知道不能隨便見利忘義。義者宜也,恰當的才是義,所以他們曉得如何選擇恰當的合作者,恰當地維持合作關係,否則很容易在競爭中失敗。
我一向鼓勵翻譯者參與各種社團活動,投身社群公益活動,因為在人群互動中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能力和品德,也比較容易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從而逐漸學會如何與人截長補短。因此,以傳統的買空賣空仲介方式從事翻譯事業,遲早是會被市場淘汰的。
台灣和香港的翻譯人比較不在國際社群中活躍,這可能有其它原因,我認為主要並非外商直接找中國翻譯的緣故。翻譯到底不是殖民買辦的角色,在這個行業要踏穩腳步,絕對不能依靠仲介賺取中間的差價,而是要真正對翻譯事業的性質和市場有了解,這樣才有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立足業界的策略。含糊籠統地說翻譯,沒有針對性地攻打市場,在今日世界很難長久經營翻譯的事業。
香港的情況,我並不了解,但我對台灣的翻譯者非常同情。事實上,單單台灣的市場每年的翻譯產值不下數十億台幣,但受惠的台灣譯者卻不多。大多數的台灣譯者都生活在生存邊緣,一個字八毛、一塊地敲打鍵盤。那種價格相當於一個字 0.03 美元以下,吃不飽又餓不死,蠻痛苦的。因此之故,我常鼓勵台灣的譯者到 ProZ 來尋求出路,但大多數得到某些客戶之後,穩定下來就不再上來與同仁互動了。這也許是台灣翻譯人的特質,他們比較安命。
順道說一下,熱力學第二定律很有趣,在翻譯市場上也可以觀察到同樣的現象。也許可以拿那個定律來解釋台灣和香港業界的冷落吧?
[Edited at 2006-10-25 18:33] | | |
peiling Germany Local time: 11:08 Chinese to English + ... Minimum rate | Oct 24, 2006 |
刚刚看到这个.分享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取回应得的酬劳.
http://thereunion.5u.com/index.html
"Most translation/localization companies are paying us in the range of US$0.06 - 0.09 per translated word, and very often much lower. That's too little for any professional translator, regardless of their location.
W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rofessional ... See more 刚刚看到这个.分享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取回应得的酬劳.
http://thereunion.5u.com/index.html
"Most translation/localization companies are paying us in the range of US$0.06 - 0.09 per translated word, and very often much lower. That's too little for any professional translator, regardless of their location.
W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have found out that we would need to be paid a minimum of US$0.10 - 0.12 per translated word. We believe this is the rate we need to survive and keep working with dedic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Otherwise, the quality of our work decrease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lower rates."
[Edited at 2006-10-24 19:46] ▲ Collapse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7:08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高價或低價都有一定的道理 | Oct 25, 2006 |
酬勞的問題並不能簡單論斷。0.06 對某些性質的翻譯來說,已經是相當高的價錢。當然,比較理想的翻譯價格是在 0.10~0.12 之間,但這在北美也已經是很難能可貴的了。
我們同樣必須考慮到業者的苦處。有時需要做一些雙方有利的考量,協商調整利益分配。比方說,那些已經在我的團隊裡的翻譯者,而且是已經互相有合作關係、必須經常聯繫以圓滿完成項目的翻譯者,他們的價碼自然升高,但零星直接與我聯絡的翻譯者,價碼則稍低一些。背後不是沒有到理的。主要是獨當一面的翻譯者,他們知道如何與人協調,所以無須我費心,他們應當得到更高的報償;需要 PM 費時間、費精神的翻譯者,不能給太高的價碼,以免讓他們養成依賴的習慣。
反之,那些知道如何與別人協調合作,把項目做得無懈可擊,所有的問題在合作團隊裡一一解決,他們當然可以得到高價。有時 0.10~0.12 都還嫌太少呢。最近有一個項目,我開出的價碼是 0.18,對方立即接受,因為我附帶說明了工作進行方式、牽涉到的工作人員 (列出聯繫方式),也說明處理後續問題的原則和方法,因此回信裡說「從來沒有翻譯者會告訴我們這些;這個項目是你的了。不過,請把稿件分析後的結果也一併加註傳送給我們存檔參考。」
好價錢當然人人愛,但要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做那樣的工作。有的人就是不適合做 PM 工作,或是怎麼看別人的翻譯怎麼不順眼,而自己的翻譯卻不怎樣的人,那就只好蒙著頭,以低產能、低效率做低價的東西了。
如果我說得太嚴厲,請原諒,但這確實是業界的真實情況。
[Edited at 2006-10-25 18:27] | |
|
|
peiling Germany Local time: 11:08 Chinese to English + ...
ProZ有一个计算价码的功能,不知道大家用过了没有?可以用来计算一个适宜的价码.我很认同那个网站所说的'最低价',觉得那是最基本的了.再底的话就是'白干'了,因为除了业务开销之外,健康保险,养老费等等都需要考虑到的.(抱歉,我的电脑打不出顿号).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17:08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
peiling Germany Local time: 11:08 Chinese to English + ...
就已经在另一个网站贴出了.
[Edited at 2006-10-26 02:48] | | |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