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 |
对《专利文献的英汉翻译》一书中一些例句的商榷 Thread poster: nigerose
|
rhz820319 China Local time: 04:46 English to Chinese + ... 翻译没有专业背景就要勤查阅了,勤能补拙是良训 | Jan 25, 2009 |
ysun wrote:
例句:The heat flows from a hotter to a cooler body is a process of energy
transfer. It tends to equalize temperature. (这里讨论代词it的翻译问题)
作者译文:热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一个能量传递过程。这个过程使温度趋于平衡。
本人评论:
原文本身就有语法错误,flows应该flow。
本人认为it指代 “heat flow” 而不是“过程”。
另外,查词典可知tend to的意思有“趋向(趋于)”、“往往是”。tend to在这里应该译成“往往是”才合适。就算是“趋于”也是“it” “趋于”,而不是“温度” “趋于”。
其实,热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在自然界中一般是会使温度变得相等,但在人工控制的工艺中,如果高温物体不断得到热量,低温物体不断失去热量,则热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也不会使温度变得相等,温差一直存在 。所以tend to翻译成 “往往是”,表示一般情况,这样才正确。
如果把“The heat flows from a hotter to a cooler body” 理解为一个主语从句,那么原文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如果要修改原文的话,我会改为: "The heat flows from a hotter body to a cooler one is a process of energy transfer." 原译文中“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的译法是不妥的,因为 a hotter body 未必是高温物体,a cooler body 也未必是低温物体。两者温度的高低只是相对而言。
第二句中的 It 既可理解为是指该主语从句,也可理解为是指该process,故把 It 译成“这个过程”是可以接受的。
试译:热量从较热物体流向较冷物体是一种能量传递过程。此过程有使温度趋于一致的倾向。
[/quote]
个人觉得这句话就是对“热传递”的表述,那不妨去google下。
百度百科中有:“ 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这个表述用的是“温度高的物体”和“温度低的物体”,这比“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就好。但中文就是这个有没有“的”,或许词义就不同,主要还是约定俗成。 | | |
wherestip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5:46 Chinese to English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5:46 English to Chinese + ... 科学定义 vs. 随便说说 | Jan 25, 2009 |
rhz820319 wrote:
翻译没有专业背景就要勤查阅了,勤能补拙是良训
个人觉得这句话就是对“热传递”的表述,那不妨去google下。
百度百科中有:“ 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这个表述用的是“温度高的物体”和“温度低的物体”,这比“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就好。但中文就是这个有没有“的”,或许词义就不同,主要还是约定俗成。
热传递其实是中学就教过的概念,并不需太深的专业背景。前面讲过,原译文中把 “a hotter body” 译为 “高温物体”,把 “a cooler body” 译为“低温物体”,是不妥的,因为 “a hotter body” 未必是高温物体, “a cooler body” 也未必是低温物体。例如,热量可从摄氏-100度的物体自发地传递给摄氏-200度的物体。在此例中,摄氏-100度的物体就是 “a hotter body”,但如果把它称为“高温物体”,显然不合适。同样,热量可从摄氏3,000度的物体自发地传递给摄氏2,000度的物体,但如果把摄氏2,000度的物体称为“低温物体”,显然也不合适。
百度百科的说法“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虽然大家能够理解它的意思,但作为“热传递”的定义,这种说法就不够严格。在下定义时,应该采用“温度较高的物体”和“温度较低的物体”这类比较严格的说法,尽管听起来比较罗嗦。下面这种说法就是比较严格的说法:
http://jpk.dqzyxy.net/hgdyczjs/dianzijiaoan传热概述.htm
“热的传递是由于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当无外功输入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总是自动地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给温度较低的部分,或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 | | |
rhz820319 China Local time: 04:46 English to Chinese + ...
ysun wrote:
热传递其实是中学就教过的概念,并不需太深的专业背景。前面讲过,原译文中把 “a hotter body” 译为 “高温物体”,把 “a cooler body” 译为“低温物体”,是不妥的,因为 “a hotter body” 未必是高温物体, “a cooler body” 也未必是低温物体。例如,热量可从摄氏-100度的物体自发地传递给摄氏-200度的物体。在此例中,摄氏-100度的物体就是 “a hotter body”,但如果把它称为“高温物体”,显然不合适。同样,热量可从摄氏3,000度的物体自发地传递给摄氏2,000度的物体,但如果把摄氏2,000度的物体称为“低温物体”,显然也不合适。
百度百科的说法“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虽然大家能够理解它的意思,但作为“热传递”的定义,这种说法就不够严格。在下定义时,应该采用“温度较高的物体”和“温度较低的物体”这类比较严格的说法,尽管听起来比较罗嗦。下面这种说法就是比较严格的说法:
http://jpk.dqzyxy.net/hgdyczjs/dianzijiaoan传热概述.htm
“热的传递是由于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当无外功输入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总是自动地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给温度较低的部分,或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
受教了,网上的东西还是要多甄别——用专业的参考文章才是正途。
或许听起来有点狡辩的问道哈,“高”、“低”等词在中文里本来就是个相对概念。不过,正如大大说的,科技用语表达应该更严谨。 | |
|
|
Ethan Tian China Local time: 04:46 Chinese to English + ...
楼主,我才涉及专利行业不久,你说的那个书我这里有,非常佩服你的严谨,我们公司就是要量不要质的,大部分员工都没有提高。有机会认识认识哈,你的profile里面好像没有能够联系到你的方式,你可以联系哈鄙人哈。谢谢。 | | |
nigerose China Local time: 04:46 Chinese to English + ... TOPIC STARTER
Ethan Tian wrote:
楼主,我才涉及专利行业不久,你说的那个书我这里有,非常佩服你的严谨,我们公司就是要量不要质的,大部分员工都没有提高。有机会认识认识哈,你的profile里面好像没有能够联系到你的方式,你可以联系哈鄙人哈。谢谢。
你好!国内就这种现状。
看你的翻译范文,你是做电学领域的,而我是做化学领域的,可能在专业上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不过,在博派专利论坛上有不少专利翻译讨论,你可以去哪里参与讨论和学习。 | | |
Ethan Tian China Local time: 04:46 Chinese to English + ...
nigerose wrote:
Ethan Tian wrote:
楼主,我才涉及专利行业不久,你说的那个书我这里有,非常佩服你的严谨,我们公司就是要量不要质的,大部分员工都没有提高。有机会认识认识哈,你的profile里面好像没有能够联系到你的方式,你可以联系哈鄙人哈。谢谢。
你好!国内就这种现状。
看你的翻译范文,你是做电学领域的,而我是做化学领域的,可能在专业上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不过,在博派专利论坛上有不少专利翻译讨论,你可以去哪里参与讨论和学习。
我是在填写资料的时候找了两篇范文,化学的我接触得比较多的就是药学,多多指教哈。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5:46 English to Chinese + ...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 | May 29, 2009 |
某篇中国专利在技术背景部分引述了一篇美国专利,然后在后面括弧里加上了一句话:“该文以引用的方式插入本文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让人莫名其妙的是,人家的发明怎么他一引用就成了他发明的一部分?估计这句话是按照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 照猫画虎画出来的。
现在那篇美国专利的拥有者要求把那中国专利译成英文。看来人家对他的“拿来主义”有点意见。 | |
|
|
nigerose China Local time: 04:46 Chinese to English + ... TOPIC STARTER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5:46 English to Chinese + ...
你的意思是“该文以引用的方式插入本文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这句话没错?
| | |
nigerose China Local time: 04:46 Chinese to English + ... TOPIC STARTER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5:46 English to Chinese + ...
"disclosure of which is totally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 之类的话我并非第一次见。但是,“该文以引用的方式插入本文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与“disclosure of which is totally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 不是一回事吧?
nigerose wrote:
在BACKGROUND中到处都是“disclosure of which is totally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引用并入别人的专利公开内容。
| |
|
|
nigerose China Local time: 04:46 Chinese to English + ... TOPIC STARTER
ysun wrote:
"disclosure of which is totally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 之类的话我并非第一次见。但是,“该文以引用的方式插入本文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与“disclosure of which is totally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 不是一回事吧?
我咨询过一个专利代理人,别人的专利公开后就成为现有技术,可以引用,就像引用科技论文一样。
你也可以咨询一下专业的专利代理人看是否是这样。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5:46 English to Chinese + ...
nigerose wrote:
我咨询过一个专利代理人,别人的专利公开后就成为现有技术,可以引用,就像引用科技论文一样。
你也可以咨询一下专业的专利代理人看是否是这样。
我并没有反对任何人引用别人的专利。关键在于为什么而引用。作为参考文献而引用别人的专利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声称将别人的专利“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那就有问题了。别人的发明怎么能成为他“发明的一部分”呢? 这种问题不必向专利代理人咨询也应该能明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与“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当然不是一回事。
[Edited at 2009-05-30 03:58 GMT] | | |
nigerose China Local time: 04:46 Chinese to English + ... TOPIC STARTER |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 |